蘇祿國那邊回應了,但蘇祿國的國王通篇都在與那位選手撇清關係,拒不談對大清的補償,甚至信裏一點誠意,還有道歉之意都沒有。
康熙怒了,這簡直不把大清放在眼裏。
蘇祿國的國王這是覺得與大清隔著海域,離的遠,大清奈何不了他蘇祿國了。
胤禛進宮,康熙與他談蘇祿國的事,胤禛就知道康熙想出征蘇祿國的心思了。
胤禛看著蘇祿國國王的信,也皺了眉,“汗阿瑪,蘇祿國如此不把大清放在眼裏,絕不能這麼算了。隻是大清與蘇祿國隔著寬廣的海域,又相差幾千裏遠,若要打仗需做充份的準備,還必須得打贏這場仗。”
不然輸給了蘇祿國,大清不僅會顏麵盡失,還會在二十多個諸國麵前失了威信,於大清並不利。
而且領兵打仗的人很重要,需要哪些兵,安排多少人,多少艘戰船,兵器草糧軍餉等等。
國庫需要拔出多少銀兩打贏這場仗,上限是多少,這些賬都要算清楚,不能無底限耗光國庫的銀子。
還有眼看就要入冬了,蘇祿國是什麼天氣,這個時候打海戰是利還是弊?
海戰風險大,若遇到大風大浪這些不利的天氣,沒到蘇祿國就全軍覆沒了,那就成了笑話了。
胤禛和康熙一一分析著情況,這場仗他支持,但必須做足充分的準備。
康熙對於胤禛的爽快非常意外,他之前就發現了這個兒子對於國庫的銀子把持的很緊,跟個守財奴似的,比戶部尚書還摳。
胤禛可不知道自己老子對他的編排,他管理戶部,自然要把控好戶部財政的收支。
自己老子哪次要用錢,他敢攔著。
心裏再不認同,還不都是痛快給錢,盡善盡美的把事情辦好。
“老四,你覺得何人能主帥?”
康熙這一問,胤禛輕搖頭,“海戰和陸戰不同,海戰需要水師,兒子對各將軍的能力也不了解,還得汗阿瑪做主。”
康熙道:“如果是十四呢?”
胤禛一頓,“十四弟並無作戰經驗,不宜當主帥。”
他鄭重道:“兒臣眾多兄弟,個個精通兵法騎射。康熙三十五年兒臣與大哥、三哥、五弟、七弟、八弟隨汗阿瑪出征,大哥領兵打仗,七弟在指揮軍事上有著過人的天賦。
十弟、十二弟、十三弟、十四弟、十五弟、十六弟、十七弟都很優秀,缺的隻是經驗而已。”
“出征蘇祿國肯定需要皇子領兵,你覺得誰合適?”
康熙顯然在考慮人選。
“一切由汗阿瑪做主。”
這個胤禛還真不好建議,海上風險太大了,就算他私心想十三領兵,他也不敢提。
“如果汗阿瑪需要兒子出征蘇祿國,兒子義不容辭。”
“打仗你就不必去了,草糧這一塊交由你負責。”
最重要的是,康熙覺得這個兒子管理國庫有一手,而且生財有道,打仗除了人之外,最缺的就是錢糧。
胤禛應下。
聊完了蘇祿國,又提起了弘星到哪裏了,康熙並沒有問佟家的事,顯然對佟家發生的事情知道的一清二楚。
早朝,蘇祿國王的信一公布,朝堂上反應特別的激烈。
康熙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打,給蘇祿國一個狠狠的教訓,讓諸國都知道,大清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