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斃鷹事件(1 / 2)

康熙並沒有在十三和十四間分出了主副,雖然是兩個皇子領兵,但這場仗的主將卻是施琅的四子施世驥。

也就是說施世驥是發號司令的人,兩位皇子相當於監軍。

麵對奮起反抗的蘇祿國百姓,十四覺得該殺了,可一城百姓,幾城百姓,就是屠殺了。

十三覺得投降不殺,不必要引起蘇祿國的仇恨和矛盾。

大清是來征討蘇祿國的冒犯的,給蘇祿國一個教訓,不是來侵略屠殺蘇祿國百姓的。

戰爭是不可避免傷亡,但如果大肆屠殺蘇祿國的百姓意義就變了。

十四覺得十三太過婦人之仁了,大清都打到這裏了,哪裏還管蘇祿國百姓的死活。

這又不是大清的百姓,有什麼好顧及的。

兄弟倆為此爭論不休,蘇世驥不想摻合進兩個皇子的矛盾,把事情交給了朝廷定奪。

朝堂上為此爭議不休,八爺黨一眾支持十四,有的人還覺得屠殺更能震懾諸國,以示大清之威。

反對者覺得這樣做確實能起到震懾作用,但大清在諸國的聲譽也會大大的降低。

一場仗壞了大清的聲譽,得不償失。

康熙頷首,十三明白了這場仗的目的,十四過激了。

一旦大開殺戒,屠殺百姓,就會引起民族仇恨。

蘇祿國就一個小國,大清要滅掉太容易了。

可這個世界並不是隻有大清和蘇祿國,還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大清不可能不顧忌。

所以這場戰要講究技巧和策略,如果能把蘇祿國的百姓策反了,比屠殺的效果更好。

康熙的旨意下來,十四這才消停,就是心裏特別的不服氣。

戰事非常的順利,大清這邊關照蘇祿國的底層百姓,煽動輿論。

讓蘇祿國內部亂起來。

蘇祿國的國王都是慌了,沒有想到大清這麼卑鄙,又有些後悔惹了大清。

他道歉的信到了宮裏,康熙樂的哈哈大笑,然後放置一邊。

現在道歉晚了。

僅是道歉怎麼能夠。

之後,蘇祿國的國王幾乎每個月來一封國信,還奉上金銀珠寶讓大清笑納。

顯然是招架不住了。

九月,蘇祿國國主上書奉大清為主,蘇祿國正式成為了大清的藩屬國。

康熙龍顏大悅,大筆一揮,決定在十一月出巡塞外。

老三和胤禛、老五、老七留在京城。

老八、老十、十二、十五、十六、十七隨行。

這個時候十三十四還留在蘇祿國,因著大清和蘇祿國之間的船隻來往頻繁密切,弘星也混到了大船上,去了蘇祿國。

胤禛得知後,又睡不著了,雖然兒子有本事,但還是止不住的擔心。

隻是兒子在外離的遠,胤禛根本管不到。

耿靜晗又再一次進空間裏和平安玉聊天。

康熙這邊覺得讓弘星見見世麵也好,派了不少人在弘星的身邊保護,弘星的安危也時常能傳回來。

再加上十三和耿越榮都在蘇祿國,真遇上什麼事,有他們看著也不會出問題。

此時八爺府一片陰霾,老八的妾侍生了,是個女兒。

老八心裏一片失望,努力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有個懷孕的,卻是生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