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恩科 下(1 / 2)

宣曆十年五月初三,辰時。

虞朝恩科在稷下學宮正式開考。

本次科考,共計考生三萬七千六百二十六人,分設考室一千,考試時長四個時辰。

這場科考開創了虞朝數個記錄,其中引起轟動的一個記錄是考題!

曆年科考,這考題皆是以聖學為基礎,但本次科考,卻僅僅隻有一篇策論。

當考官宣布了考試規則之後,許多的學子一臉懵逼——

這確定是恩科取仕?

怎的看起來如此隨意?

不是應該考三天的麼?怎麼四個時辰就結束了?

就憑一篇策論就能定下成績的高低?

可當考官再次宣布這是定安伯所定下的規矩之後,學子們安靜了下來。

細細一想,這本就是為了沃豐道取仕,定安伯本就是沃豐道的道台,那麼這規矩當然是定安伯說了算。

他會出一篇怎樣的策論呢?

有的學子開始期待,有的學子有些茫然,還有的學子心裏惴惴不安。

老子十年聖學,怕是白讀了!

本想著在聖學文章中取得高分,現在看來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司馬澈也是一驚,策論……他會出個什麼題目?

作為商業世家,她對經濟這方麵的事說得上耳渲目染,對於而今虞朝在經濟政策上的弊端,她也非常清楚。

所以她定了定神,等待著發卷。

雲西言正好和她一個考場,此刻他一聽就笑了起來,策論……幸虧不考聖學。

至於策論,父親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他去過虞朝的許多地方,見識過繁華的江南兩道,也體驗過淒苦的隴右道關西道。

他住過最好的客棧,也住過破舊不堪的農家茅草屋子,甚至是破敗的土地廟。

他不僅僅是體驗生活,他還學會了思考。

為什麼貧富差距會如此之大?

為什麼百姓們窮其一生,卻依然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

士農工商,這農明明拍在工和商的前麵,可天底下最窮苦的偏偏就是農人。

而最辛苦的,偏偏還是農人!

國家所有的政策都是在支持農業,但為什麼農業的麵貌卻無法改變?

對此,他思索了足足三年。

直到定安伯推出了商農並進之策,他本以為商人已經比農人好過很多了,再提高商人的地位,那農人簡直就不要活了。

可他在去過瑤縣,去過平陵曲邑之後,才明白了定安伯此舉之深意。

定安伯是以商帶農!

讓農人上田,去作坊賺錢,同時還不能讓農田荒廢,所以到了農忙時節,那些農人們依然是要下田的,但種田已經不再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

這,就是定安伯在《富國論》中所說的解放生產力!

……

……

試卷發了下來,司馬澈一瞧,《何以掃天下》!

她細細一思量,歡喜的落下了筆:當以經濟為帚,以百姓為基,而掃天下!

雲西言拿著這試卷一瞧,思忖片刻笑了起來。

他也落下了筆:欲掃天下,當從破除一切羈絆而始!

……㊣ωWW.メ伍2⓪メS.С○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