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唐朝天寶年間京城皇宮大殿裏。唐明皇坐在龍椅上,高力士和楊國忠站在台階下。
唐明皇說:“朕喊你們來,是朕遇到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很傷朕的腦筋,想聽聽你們有什麼辦法,把這事情給解決了。”
高力士獻媚地說:“皇上的事情再小,老奴認為也是大事,隻要老奴一息尚存,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為皇上分憂。”
楊國忠附和道:“高公公所言極是,皇上的事情就是朝廷的頭等大事,微臣定當盡力竭力,替皇上分憂。皇上所遇何事,請明示微臣。”
唐明皇介紹:“事情不大,說起來也是朕的家事,這安祿山和羅小虎現在天天和貴妃在一起相聚甚歡,讓朕多有不便,你們看有何辦法了結此事?”
楊國忠說:“啟秉皇上,安祿山和羅小虎整天和貴妃娘娘在一起,行為舉止有失檢點,已亂了綱常,眾人頗有議論,況且已影響聖心愉悅,其罪莫大焉。依我大唐之刑律,理當誅之!”
唐明皇立即擺擺手:“不行,不行,鎮守邊關還得靠他們呢,再說安祿山和貴妃現在是母子相稱,兒子和母親在一起,也沒犯什麼大錯,殺不得,殺不得!”
高力士眼珠一轉,嘻皮笑臉地說:“依奴才之見,皇上何不頒道聖旨,打發他們回邊關去呢,這樣他們自然就遠離貴妃娘娘了,既有人給皇上守邊關,又讓宮裏得以清靜,可謂一舉兩得也。”
楊文忠聽罷立即驚呼:“使不得!使不得!這不是放虎歸山嘛,安祿山一貫包藏禍心,今若放走此人,日後必成我大唐後患,萬萬使不得!”
唐明皇不以為然:“楊愛卿多慮了,我看公公的辦法行,安兒忠心著呢,沒什麼好擔心的,頒詔!”
高力士點頭:“是,遵旨!”
574
唐朝天寶年間京城長安皇宮裏貴妃宮裏。羅小虎耍著大刀,楊玉環在一旁翩翩起舞,安祿山走上前給楊玉環伴舞。楊玉環跳舞穿梭於羅小虎和安祿山之間,並不時地發出笑聲。
高力士走進來,高喊:“安祿山、羅小虎接旨!”
安祿山聽罷立即停止伴舞,就地跪下:“兒臣接旨!”
羅小虎立即停上耍刀,也就地跪下:“微臣接旨!”
高力士展開手中聖旨念道:“上天承運,皇帝詔曰: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觀我大唐,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外賊垂涎三尺,虎視眈眈已久,大唐邊關屢遭賊寇騷擾,為免外患,保我大唐邊境之安寧,現命令安祿山、羅小虎即刻返回西北邊關,擔抗擊外侵之責,履守土保國之職。欽此!”
安祿山高喊:“兒臣遵旨!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羅小虎高喊:“末將遵旨!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高力士笑著說:“嘿嘿,都起來吧。”
安祿山、羅小虎站起。
高力士將聖旨遞給安祿山:“安大人,辛苦你們了!
安祿山接過聖旨站起,走到楊玉環麵前作揖:“兒臣向娘告辭了。“
羅小虎也站起走到楊玉環麵前:“末將也要告辭了。“
楊玉環不舍地說:“是啊,聖旨不可違,你們走好了。“
安祿山對高力士說:“高公公,本官和羅將軍的馬可以叫人牽出來了吧。”
高力士答道:“好的。”說著跑出去喊:“將安大人和羅將軍的馬牽來!”
一個馬夫將兩匹戰馬牽到貴妃宮門前。
安祿山、羅小虎見狀走到門口飛身上馬,對楊玉環和高力士作揖:“告辭了!”
安祿山又說:“娘娘和公公就不要送了。”
高力士卻說:“皇上已率文武百官在城門外為大人和將軍送行了,小的自然要去。”
楊玉環說:“那我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