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抵達諾坎普(1 / 3)

第75章 抵達諾坎普

巴塞羅那東北部。

佩拉拉達城郊外的一座墓碑前。

聚集了不少身穿巴薩隊徽的工作人員。

墓碑上清晰可見一串數字。

1968-2014。

兩隻藍鵲在幹枯的樹枝上不停跳動。

秋風蕭瑟。

索菲亞大媽拆著蠟燭的包裝,疑惑問道:“恩裏克和溫蘇埃沒來嗎?”

青訓主管-魯拉搖搖頭:“他們要準備兩天後的歐冠。”

“瓜迪奧拉呢?”

“他隻會一個人偷偷來!”

“穆裏尼奧呢?”

“那家夥不敢來。”

“一線隊的大牌球星呢?哈維在中東趕不回來,皮克和布斯克茨怎麼沒來?”

“他們在這個月的中旬才會過來。”

魯拉掃幹淨了墓碑周圍的落葉。

點燃蠟燭。

索菲亞大媽擺上了鮮花。

一名長者托著厚重的書籍,吟唱著加泰羅尼亞語的詩文。

眾人開始默哀。

許久後。

眾人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索菲亞大媽突然停下腳步:“比拉諾瓦生前說我們的李是拉瑪西亞曆史上的第幾個四號位來著?”

魯拉表情糾結了一下,說道:“別在意這個,他那時候沒查出病情,隻是想騙點酒喝他對小丹尼斯的父母也說過同樣的話!”

索菲亞大媽笑了笑,似乎並不在意。

拉瑪西亞的4號位。

指的不是球衣號碼。

起源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米歇爾斯提出的“全攻全守”體係。

1974年,世界杯決賽。

克魯伊夫與貝肯鮑爾的那場巔峰對決。

推動了現代足球的的變革。

全攻全守和自由人戰術,衍生出了數十個變種打法,逐漸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1987年,米歇爾斯率領荷蘭隊用無解的戰績,奪得了歐洲杯冠軍。

第一個完美的“4號位”出現在世人麵前,裏傑卡爾德。

他是沃勒爾在球員時期的一生之敵。

1988年,克魯伊夫入主巴薩,他從拉瑪西亞青訓營提拔了一個少年,改造出了拉瑪西亞第一個“4號位”,瓜迪奧拉。

1997年,範加爾執教巴薩,他賦予了“4號位”更大的自由度。

在攻勢足球的基礎上,老範大手一揮,摒棄了克魯伊夫改造多年的4-4-2雙鏈陣型,開創了4-3-3時代。

犧牲了陣地戰防守強度,增強了前場壓迫。

恩裏克被他踢到了邊後衛。

穆裏尼奧被他從翻譯提拔到了第一助教。

他在青訓營,挖掘出了拉瑪西亞第二個“4號位”,哈維。

隻不過,這個“4號位”與他的前輩們,有點不一樣.

再後來的故事。

耳熟能詳。

2001年,梯隊教練-比拉諾瓦,找到了一個很接近“4號位”的完美人選,法布雷加斯。

兩年後,溫格把這位喜歡4號球衣的拉瑪西亞天才,迎接到了溫布利。

從此,阿森納和“4”的羈絆,再也離不開了。

2003年,初代4號-裏傑卡爾德執教巴薩,他發現“4號位”哈維,太軟了,沒自己當年那麼硬!

不行,不能讓哈維踢得那麼累!要釋放他!

大手一拆!

把“4號位”的職能一分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