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海氏拜仁破傳控(日常過渡)
“西班牙球權。”
“比賽一開場,德國隊沒有後撤龜縮,而是直接把整體防線往高位移動!”
“勒夫太冒險了。”
“哎?伊斯科過不去,德國隊中場的橫向移動封堵包夾的層次感和彈性太強了。”
“沒有機會打出撞牆配合,落在後方的胡梅爾斯,防守選位很精髓。”
伊斯科沒有機會把球往前塞。
基米希和布蘭特、胡梅爾斯三人迅速集結成防守隊形,把他往邊路驅趕。
啪!
皇馬中場隻能把球回傳。
傳控的“穩定性”與“冒險嚐試”是相悖的,除非西班牙擁有歐洲杯時的全主力陣容。
李康一腳觸球,斜傳給了策應過來的法布雷加斯。
布斯克茨也及時前移。
三人即將形成三角形傳接點。
法布雷加斯接球刹那。
啪的一聲。
足球被克羅斯一捅,滾向了西班牙隊後場,皮克趕在維爾納之前,控下足球。
“好險啊。”
“法布雷加斯接球之前,克羅斯、哈弗茨、羅伊斯三人就立即包夾了過去!”
“現在又散開了。”
“皮克把球傳給了布斯克茨哎呀,維爾納和哈弗茨又包夾了過去,不遠處的克羅斯正在靠近李康。”
“西班牙隊的一腳觸球隻能再次往回傳。”
“拜海氏拜仁曾經利用這種高位防線下的協防包夾配合預判阻截,7比0血洗了擁有哈白布的巴薩。”
“當年敢在高位防線對抗巔峰傳控的俱樂部,僅有海氏拜仁。”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西班牙隻能在後場來回倒腳。
拉瑪西亞的三角聯係根本無從構建,德國隊構築的高位防線,彈性十足,硬生生逼得西班牙的傳遞聯係越來越快。
舉個例子:
別的隊伍要麼是擺大巴,低位防守,戰線往後挪,在陣地戰中不讓西班牙掌控太多空間,從而打出反擊。
要麼是瘋跑、瘋搶,給西班牙中場的傳接帶來壓力,從而捕捉傳接中的失誤機會。
海氏拜仁不同,當拉瑪西亞在局部創造人數傳接優勢時,德國群星同樣利用彈性合圍形成人數優勢,並且調整高位防線堵截對手向前的傳遞線路。
巴薩隻能找借口,把責任推卸給:“哈白布”走向了末期。
實際上在7:0的雙回合經典之戰,“哈白布”一度打出了巔峰狀態,沒有用。
與此同時。
德國隊看台上的拜仁球迷們,心情複雜:
明明海氏防線那麼簡單粗暴實用且無解,又吻合德係青訓下成長的球員,為什麼在贏得“三冠王”之後要換帥換戰術體係搞重建呢?
哪家俱樂部會在奪得“三冠王”後,即將統治歐洲足壇時,摧毀原生體係啊?
拜仁慕尼黑。
教練席。
博斯克表情認真,聚精會神地觀察著綠茵場上的動態。
13年之後,融合海氏基因的德國隊,在克羅斯的坐鎮下,漸漸成為了傳控球隊的天敵。
米尼亞諾很冷靜:
“勒夫的腦子越來越清醒了,他吸取了歐洲杯的教訓。”
“踢到現在,拜仁隻有百分之三十六的控球率,但我們打不出威脅進攻。”
“還是因為伊涅斯塔、大衛席爾瓦、卡索拉的缺陣。”
“頭兒,我們差不多要”
“再等等。”
另一側。
勒夫摸了摸鼻子,強忍著把手收回褲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