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詠姍姍來遲,但並不妨礙他受到仍舊熱情的歡迎。
這實在是因為,寧詠雖然是八品小官家出身的,但他與趙錦衣一樣,才華橫溢得掩都掩不住。
這不,年紀輕輕的,就已經有了秀才的功名在身,隻待今年的秋闈再下場,便青雲直上,給寧家揚眉吐氣。
這比起他們趙家那些扶不上牆的兄弟們,簡直是非池中之物。
再加上寧詠外表也是十分的清秀,身材瘦弱得完完全全符合魯國當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模樣,更叫人心生羨慕。這寧詠一看,將來就是隻能拿筆為生,而不是幹粗活的料啊。
此時的寧詠,身穿一件半新不舊的青色直綴,戴著平頭幘巾,臉上微微噙著笑,在一群年輕的男子中,顯得氣定神閑。
趙錦衣看到寧詠身上半新不舊的直綴時,悄悄的在心中歎了一聲。
寧詠在寧家的待遇,並不比她。
趙家的官雖然越做越小,但在前朝的時候,畢竟還是出過一品大員的。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加上趙家人一直摳搜,積積攢攢的,還是積累了不少家業。是以今兒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趙家可以讓小輩在花園裏設宴,招待客人,而寧家卻並不可以。
寧詠的父輩,攏共有兄弟七人,寧詠是寧家二房的二郎。因為寧家人口眾多,家業薄弱,是以寧家上一代,除了寧詠的大伯,叔父們成親一個便被分家出去單過。這種成親後被分出去單過,在他們小官吏的圈子中,很是常見,倒也不足為奇。
但寧家的祖宗許是很喜歡後代子孫滿堂,寧詠的父親分出去單過後,又與妻子一口氣生了子女七人。
寧詠的祖父是個八品小官,到了寧詠的父親,便隻是九品的書庫校對小官吏了。
一個區區的九品小官吏,不僅要養家糊口,還要供養子女們念書,這其中的壓力,可真是讓寧詠的父親在四十的年紀,就滿頭白發。寧詠在自己家中行二,上頭還有一個大哥寧安。那寧安卻是個藥罐子,長年臥榻靜養。原以為寧家二房就這般沒落下去了,可寧詠卻在這樣的家庭中脫穎而出。
隻是,以後若是寧安無法娶妻的話,寧家二房的擔子就全落在寧詠身上了……
假若女子對男子仰慕的話,向來總是多了幾分包容的憐惜。
像趙錦衣這般清醒的人,隻想到寧詠不容易,卻沒想到將來嫁給寧詠的她,也是不容易的。
是的,趙錦衣自從喜歡上寧詠,就不自主地將自己代入了寧詠妻子的角色。
二人也不是沒有單獨見過麵。
不過,都是在她的貼身丫鬟梅染與鴉青看守下,才見的麵。
她對寧詠很是欣賞,可寧詠對她,可並不是那麼熱絡。
但也不拒絕。
趙錦衣將寧詠的不熱絡歸結為讀書人的清高。
若是寧詠對她過份熱情,說不定她自己就打了退堂鼓呢。畢竟趙家嫁女,嫁妝比起其他小官吏的女兒們,還是讓別家心生羨慕的。
比如她趙錦衣的嫁妝,從她剛出生,阿娘就準備好了。她的嫁妝,小到素日裏縫衣作花的針線,大到可以養家糊口的田莊,阿娘都準備得麵麵俱到。
畢竟他們趙家二房,隻得她與阿兄兩個孩子。
阿兄雖然讀書不爭氣,但也沒有跟著弄梅胡同裏的那些人胡鬧,整日鑽進風花雪月之地,給那些隻會唱靡靡之音的歌姬們賞錢。
阿娘早就打算好了,待再過兩年,就替阿兄說一門親事。未來大嫂旁的不重要,最要緊的是人要老實本分。
其實趙錦衣對“老實本分”這一詞不大喜歡。
趙家雖然還算團結,但依著阿兄的性子,應該娶一個機靈的大嫂回來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