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你嘛時候是津門第一呀(1 / 3)

就這樣,洋人和人龍哥粉喜歡看《龍少爺》,本地人喜歡看《蜀山》,《龍少爺》雖然也撲街了一點,但是還是在新年檔頑強的撐了下去。最後《龍少爺》下映的時候,拿到一千一百萬港幣的票房,被特效大片《蜀山》狙擊,還能拿到這種票房已經不易了。

至於老邁的邵氏聖誕檔的《打雀英雄傳》隻上映了十天,拿到三百多萬票房。而之後邵氏推出的幾部老式武俠片(六十年代也算新武俠電影的),都是上映數天之後就因為票房不佳匆匆落畫。

新藝城的恐怖片《再生人》的下場也差不多,在元旦之後下映,三百多萬票房。而之後新藝城寄以厚望的《最佳拍檔》,在《龍少爺》和《蜀山》的夾擊下,拿到一千三百六十萬票房。遠低於曆史上的成績。

而看電腦特效大片的本土觀眾一直很熱情捧場,《蜀山》延長了放送時間。因為院線有得賺,就不會將電影落畫的。一直到2月3號,《蜀山》的上座率連續三天低於三分之一。銀都院線才將蜀山落畫,結束第一輪放映——香江偏遠地區以及農村地區還都等著第二輪放映第三輪放映呢。

而此時,公映四十九天的《蜀山》拿下四千三百五十二萬港幣的香江曆史票房最高成績。又一部現象級電影出現了。

2月4號,發哥紅姑主演的《和平飯店》在銀都院線上映。

同樣是2月4號,作為導演的王京拿到《蜀山》本土票房的版權分紅,本來應該是四十三萬五千二,張成大筆一揮,給王京五十萬港幣,湊個整數。

主創團隊的主要演員例如未來的四大天王,也都拿到二十多萬港幣的版權收入。

其他非主創團隊的人員,張成也給在《蜀山》的慶功宴上一人包了一個一萬塊的紅包。

總之皆大歡喜。

拍電影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這一點,是徐可在《新蜀山》票房大敗後才想明白的。

《新蜀山》公映以前,徐可可謂是香江導演界的當紅炸子雞,來上門請他合作的人都快踏破門檻了。可是到了《新蜀山》公映幾天,影評和票房都是雙輸之後,施南笙已經在家準備了漁網,準備在門口抓麻雀。

雖然大投資的電影票房大敗有點傷人品,不過徐可還是很看得開的,自我開解的對老婆施南笙說:“沒問題啦。你看,《新蜀山》的導演費用和你的監製費用,我們都賺到手了。鄒老板還準備賣《新蜀山》到好萊塢去,說不定洋人喜歡這個調調的。最近聽說洋人喜歡看舊式功夫片《龍少爺》,而不喜歡《蜀山》。可見,我們的審美觀點,和洋人正好是相反的。”

施南笙到不覺得洋人能看懂《新蜀山》那樣劇情稀碎的電影,不過,最多也就是鄒老板的紅包拿不到了而已。畢竟徐可已經是連破香江票房記錄的導演,這次失敗,是因為特效和劇情以及服裝化妝道具都不如人。輸的無話可說。

電影業,從來都是贏家通吃。

要說《新蜀山》賠得最多的當然是嘉禾,施南笙和徐可分別賺到十幾萬。是一線導演和一線監製的收入。

至於要不要回東方勝影業的問題,兩個人還沒想好,現在仍有外麵的投資者想找徐可夫婦拍電影,但都是小製作。

這也是香江的影視公司的特點,擅長以小博大。小製作賠了也是不疼不癢,大製作賠了那就會傷筋動骨——後來王佳衛用兩年時間打造的《東邪西毒》花了幾千萬,結果票房慘敗,把老板鄧光榮氣到住院。

王佳衛是在香江編劇中是一代才子,票房大賣的電影他不是導不出來,而是不願意去做。因為那樣賺錢的隻有老板,而搞出《東邪西毒》這樣叫好不叫座的文藝片,自己國內外獲獎無數。花老板的錢,成就自己的名氣,還有這好事!

而且成名之後,就算鄧光榮破產或者被直接氣死,還是會有更多的冤大頭會拿著錢上門來求自己合作。

這就是導演這一行業的利益所在。

王京在業內被稱為快槍手、爛片王,這些人卻不知道,王京導演的片子,從來沒有賠過錢的。就這一點,就能讓王京在整個行業封神了。

這也算是一種導演的職業道德了,至少對得起投資人的資金——當然,王京很多電影的投資方很多都是永盛影業,而永盛的老板是新義安的龍五兄弟,真的搞到永盛投資的電影賠錢,新義安十幾萬兄弟就有話要對王京說了。

《蜀山》慶功宴結束後,東方勝影業的《開心鬼放暑假》正式開機,這一次,導演和編劇都是高至森,監製是外號娃娃的凍齡女神潘映紫,潘映紫也會在片中客串一個女學生,三十出頭的潘迎紫長的就是一副女學生的麵孔,不然外號也不會叫娃娃了。要知道,世上從來沒有叫錯的外號。

為了節約成本,這一次《開心鬼放暑假》還是海選新人。整部戲預算投資三百萬,暑假檔的一部戲已經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