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的根基,是百姓吃飽飯,是糧食問題。
尤其現在人口暴增。
不能總是從外邦購買,今年給萬象承宣布政使司輸血,戶部國庫隻拿了一部分,大頭是從朝鮮“買”的,但朝鮮那屁大點地方,能有多少糧食生產出來?
就當下世界各地的生產力,大明是要工業化,但農業大國也是必走之路。
林聰其實早就知曉這些道理。
農業是大明的根基!
農業搞不好,大明的工業持續這麼發展下去,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撐人口的暴增,那麼所有的大好局麵都會麵臨崩盤的風險。
聞言道:“但請陛下放心,我農部官員雖然不至沙場殺敵為國效力,但我等的沙場卻是四大實驗基地,是全國的荒地,農部會盡快把山東、河南打造成糧食生產基地,而如今漠北已是大明牧場,遼東和東北不用承受漠北的威脅,也可以打造成糧食生產基地,加上本就豐饒的江南之地,糧食的問題短期內不會有風險。”
朱見濟嗯了聲,“農部是去遼東和東北去考察過了?”
林聰道:“早去了,東北那邊特別適合種小麥和豆類,之前漠北隱患猶在,所以不宜發展,如今隱患既除,可以大肆開墾種植了,不過還要請戶部配合,需要遷移人口過去。”
陳循起身,“林尚書隻管發話,全國各承宣布政使司的人,隻要朝廷下旨,戶部製定出遷移的優惠政策後,想必會有很多人去闖一闖東北。”
百官越發振奮。
陛下大手筆!
看起來似乎隻是在遼東和東北兩大承宣布政使司發展農業,實際上它能把女真同化,徹底消除這來自關外的隱患之一。
大明現在真的是一事順,百事順。
而且大明現在的發展模式,也是古往今來未有的,過去的王朝,不管是漢唐何等英明的君王和睿智的臣子,恐怕都想不到,國家還能有這樣一套發展模式。
朱見濟一聽這話,愣了下。
臥槽!
闖廣東?!
大明前中期,就要出現闖關東的浪潮了!
對陳循和林聰道:“嗯,戶部那邊盡快落實一下關內百姓去關外的優惠政策,要和農部聯動,基本政策之一,去關外的百姓他們前幾年需要的作物種子,由戶部出錢、農部提供。”
兩位尚書急忙領旨。
朱見濟又對陳循道:“另外,在賦稅方麵,也可以適當減免,如果國庫允許,甚至可以直接免賦稅幾年,這個程度,戶部自己拿捏。”
陳循領旨。
朱見濟喝了口酒,對一旁鍾鼓司人員道:“你們彈琴鼓瑟,要根據朕和朝臣們商討的事情來定曲子,才能符合氣氛,比如剛才商討農業事宜,就應該來一曲高山流水,如果是商討軍事,來一曲十麵埋伏,那就甚是好了!”
鍾鼓司人員急忙跪地領旨。
朱見濟大袖一揮,“不用如此拘束,這就是朕和你們閑聊,開個玩笑而已,你們自行拿捏,畢竟樂理方麵,你們才是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