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35(1 / 2)

江浙一帶傳出來的聲音不少, 當地的官員既不能叫停施粥,又不能將其上報至朝廷,無論如何都是他們的失職, 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起來。

東果此後也沒了其他動作, 一來渾水攪和得差不離了, 二來是吳孟明成了她的小尾巴,走哪兒跟哪兒, 不錯眼地跟著。

但結果不可逆,無論如何該發生的都已發生了。

再者而言, 褚英和東果分兩麵行動,他一人之力也跟不過來。

恨啊, 恨自己分身乏術!

不過,泱泱大明朝豈是這點風聲就能壓倒的, 未免太小瞧人了!

吳孟明磨了磨牙,叫東果看了個正著, 眉頭忽的擰起,衝他嘲諷道:“作甚的跟著我還不高興, 姑奶奶可什麼都沒做!”

甭管是兔子還是狐狸,誰還沒長了利爪和尖牙呢!

主要也可能有自己心虛的原因。

前頭要不是她散播流言,這人也不會緊跟著她不放。

“哼。”吳孟明不反駁也不答應, 隻輕輕一哼聲,就讓東果聽出了諷刺的意味。

做個人吧。

他不說不代表什麼都不知道, 一時的嬉笑怒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他們目前是敵對的勢力。

不過,他可不是那些愚忠愚孝的人,大明要是完了,他全家都能借著眼前的姑娘摘得幹幹淨淨。

但這個贏麵不是很大, 在他心裏甚至隻占了1的概率。

該擔心的,是眼前的姑娘而已。

所以,任由她怎麼張牙舞爪,都不過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時間。

眼睜睜看著她去送死,吳孟明深知自己做不到,有情和無情中間還有一些距離,叫做愛的懵懂。

他顯然不清楚這距離越來越近,但他知道,不能讓無辜的姑娘去送死。

雖然這姑娘也不那麼無辜。

反正情啊愛的,總沒有活命重要。

東果不知他心裏想什麼,隻順著自己的思路往下猜,認定了他的嘲諷和不屑,尖牙利嘴忽然沒了刺,想起額娘說過

的“男人靠哄”,忍不住就想試試。

她聲音甜軟,帶著撒嬌的語氣更顯得有幾分嬌嗔之意:“我們也沒做錯什麼,不過就是幫著災民送些救命的糧食。你沒餓過肚子,你不知道那滋味。”

話音落地,吳孟明抬頭瞅她,意思是——你餓過肚子?

努爾哈赤大小也是部落首領,怎麼親生閨女還會餓著肚子長大,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這豈不是笑掉大牙!

他眼睛眨眨,東果便明白他心中所想,馬上補充道:“我雖然沒有餓過肚子,但是我能夠感同身受饑餓的滋味啊。”她撇撇嘴巴,不置可否。

做的都是好事,吳孟明憑什麼嘲諷他,哼!

“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這一著急,不管什麼土語都蹦了出來,驚得讓人咋舌。

明明是個姑娘家,嘴上卻說著這麼粗俗的話。吳孟明心裏直翻白眼兒,卻又不好當街訓斥她。

非親非故,他有什麼資格教育人!

但有一件事她沒說錯,餓肚子的滋味確實不好受。這一路走來,他看到不少賣兒賣女的事情發生,若不是沒有辦法活下去,誰會忍心做出這樣骨肉分離的決定。

食不果腹衣不裹體是常態,無數災民兩眼放著綠光,為著一個包子,打得頭破血流。

還有老人家穿得破爛,黑黑的指甲裏滿是泥,一雙眼睛渾濁,走著走著就倒在地上不起,沒人有能力管他,這樣的情況太多了。

沒來這地方之前,他根本就不懂旱災的嚴重性。可即便是見到了這場景,他也不能成為皇帝、太子的耳朵和眼睛。

錦衣衛不是救贖,東林黨也不是,那朝廷內外,還有誰是?

吳孟明心裏清楚,卻還想為朝廷說幾句話,等他回到京城,聲嘶力竭地講講,也許還有希望引起注意。

“救人如救火,等你回來,黃花菜都涼了!”東果兩眼一翻,根本不給他狡辯的機會。

孟子有雲,江山為貴,社稷為輕,君王次之。於是,明□□朱

元璋將孟子請出了孔廟。

讀書讀書,依她所見,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

將百姓視為草芥,這天下換個主人又何妨?

吳孟明自知勸不了人,索性也不跟她硬強。兩個人一前一後騎著馬,都在平緩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