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軒走進一得閣就被店裏的墨汁味道吸引,這種墨香味一般的地方可是感受不到。很多人都說墨水發臭,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得閣的墨汁還散發著香氣,看來人家在製作工藝和材料上的確是下過功夫。
彭毅飛在琉璃廠也算是一號人物,不單單是購買的物件很多,主要是出手十分闊綽。很多人都知道他在琉璃廠購買了幾家店鋪,雖然位置不是很好,不過也算是圈裏人。
看到是彭先生過來,店裏的掌櫃趕緊上前迎接,同時笑著說道:“原來是彭先生光臨,您可有日子沒有過來了;我說怎麼今天早上樹上有喜鵲在叫,原來是有貴客登門。”
彭毅飛可是了解這個徐掌櫃的性格,越是對你客氣就越要從你身上得到好處。彭毅飛之前在琉璃廠購買過不少物件,在各個店鋪算是比較受歡迎的人。
彭毅飛:“今天我可是跟著老板一起過來,上次我同你說的事情考慮的怎麼樣。”
聽到這裏徐掌櫃認真的看了一眼年輕人,看到包子軒的樣子之後激動的差點跳起來。這不是來京都過年那個香江大富豪嗎!聽說這個叫包子軒的年輕人是香江首富,絕對是一個大金主。
不同於榮寶齋李掌櫃那麼傳統,一得閣徐掌櫃對國內外經濟形式十分了解。徐掌櫃可是想要把一得閣作大,當然十分關注富豪圈子。
可是上次彭毅飛說想要購買一得閣的李廷珪墨,這可是千金難尋的寶物。雖然賣墨是一得閣的主要業務,可是京都古玩店都希望擁有鎮店之寶,這是傳承象征。李廷珪在製墨屆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所製的墨流傳千年都沒有任何問題。
李廷珪,本姓奚,原籍易水。其父超為易水製墨名工,為避唐末戰亂,舉家南遷至本縣。因本縣多古鬆,遂重操墨業。廷珪在其父“易水法”基礎上,改進和膠技術,摻以珍珠、犀角、藤黃、巴豆等,製成的墨造型精美,“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時稱“廷珪墨”。受到南唐後主李煜賞識,被封為墨務官,賜國姓李。廷珪墨保存五六十年,雖“膠敗而墨凋,其堅如玉,其文如犀”,寫字數10幅,耗墨不到一二分。墨磨後的邊緣如刀刃,可以裁紙。
李廷珪造墨技術尤高。所造墨“其堅利可削木”,抄寫《華嚴經》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存放數百年,研磨時尚有“龍腦氣”。宋人稱之為“天下第一品”。南唐皇帝常用李家墨賞賜功臣,宋太祖以後,凡皇帝寫詔書,都用廷珪墨。每年徽州要向朝廷進貢1000斤墨。由於統治者的壟斷,市上很難買到李氏父子所造的墨,宣和年間,竟出現“黃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的奇缺現象。慶曆年間,一枚廷珪墨,賣到一萬錢。
一得閣的庭珪墨還是因為創始人謝崧岱有功與朝廷得到的賞賜,可以說不單單是一種榮譽,更多是店鋪的傳承和認可。
在1000年前廷珪墨就能夠買到1萬錢,可見這種墨的珍貴程度。包子軒看上的東西肯定不想放過,不過也知道這種級別的藏品對方肯定不會輕易售出。
徐掌櫃可不敢拖大,雖然他已經年過60。可絕對不敢倚老賣老,趕緊作了一個拱手禮說道:“歡迎包先生大家光臨鄙店,您的到來真是讓人感到蓬蓽生輝。”
包子軒笑著說道:“徐掌櫃客氣,這次過來京都就是想要帶點特產回去。家母酷愛書畫,因此想要買點筆墨紙硯帶回去。我這個人喜歡直來直去,聽說貴店有一方廷珪墨,我想要買下來送給家母。”
聽到對方果然是來購買廷珪墨,徐掌櫃有些猶豫。畢竟此墨現存不超過10塊,基本上都是在各大博物館收藏,並沒有在市場流通過。一得閣雖然已生產墨汁聞名於世,可是名氣之中也因為有廷珪墨才會如此響亮。
對方的身份讓徐掌櫃不敢輕易拒絕,畢竟包首富到哪裏需要有大領導陪同。雖然自己在京都有些人脈,可是同包首富相比還真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