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了許久的隊, 好不容易進到店裏。中年人在兩人桌坐下,拿起桌上的紙質菜單仔細看。
從頭到尾,都沒什麼用料獨特的菜品。有些名字挺有意思, 像那個黃金扇屏、金銀玉蘭片……不過旁邊標注了食材,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杏鮑菇與雞肉。
旁邊服務員微笑著問:“您是現在點菜嗎?”
中年男人點了點頭,隨口念叨兩個菜名,又說:“有什麼推薦的嗎?我是第一次過來, 不太清楚哪些好吃。”
服務員被問過許多次類似的問題,駕輕就熟道:“您一個人的話, 建議點兩個菜品,一道主食,一道湯品。如果喜歡吃肉食,有分量足的九味蹄髈,新出的雞肉小串, 都可以選擇。”
“雞肉有什麼吃頭, 都沒肉味。”中年男人搖頭。“那就來個九味蹄髈, 一個脆爆肚絲, 主食上小盅金絲麵吧。至於湯……”
他把菜單翻來覆去看了一遍,隻找到八珍肉滑湯跟番茄三鮮湯,難免有些失望, 心道湯品種類少也就不說了,居然沒什麼時鮮材料。
“就八珍肉滑湯。”中年人說。
服務員點頭下去了, 中年人開始左右張望,觀察其他客人。他嗅聞著空氣中浮動交織的香氣, 耐心等待。
第一道端上來的菜就是九味蹄髈,被盛在深口瓷盤裏,肥嘟嘟油汪汪, 看著又彈又潤,表麵泛著一層漂亮的油光。
脂肪是罪惡也是幸福,愛這口的人就喜歡那種豐腴的滋味,厭惡的人卻稍嚐一口就覺得膩。
九味蹄髈這道菜,在蘇記算是難得的“隻適合一部分人”的菜品。
有許多人是不吃肥肉的,甚至與口味關係不大,純粹在生理上對肥肉有不良反應,一入口就覺得不適。
但喜歡的,卻覺得膏腴化開那一瞬間,幸福的心情能攀升到頂端。
食材部位緣故,蹄髈從皮到肉,包含著豐富的脂肪和膠原蛋白,內裏才是瘦的部分。這個先決條件,就讓許多人對九味蹄髈這道菜敬而遠之。
蹄髈外層的皮肉,處理的再好再不膩,也隻能在一定範圍內。否則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喜愛的人也會覺得味同嚼蠟。
年輕的女孩子們大多是不點這道菜的,中年男人卻不同。菜品一上桌,他就提筷去夾。
木質的筷頭陷入蹄髈外皮中,上下彙合,皮肉立斷,泛著油花的肉汁淌向瓷盤底部,與澆汁混合在一起。
整隻蹄髈,經過長久地炮製,已經從裏酥爛到外。瘦的部分也是一撥就與中間的大骨分開,毫不費力。
最外層的皮,在香料和高溫的侵染下逐漸變得糯且滑,如同膠質一般。口感近似鹵過的豬蹄,既彈又韌,相較之下,調味卻又高明許多。內裏豐腴的脂肪,稍稍一抿便立即化開,給人無與倫比的滿足感。
作為一個肉食愛好者,中年男人在第一口蹄髈下肚後,就已經被這道菜征服。
他一口氣吃下半隻蹄髈,還要再動筷子,脆爆肚絲就上了桌。
中年人頗感興趣地喝了口茶,轉而去嚐肚絲。
這時心態已經跟剛進門時不同了,他不再質疑蘇記的水平,內心隻想著:在店內客流量這麼大的情況下,出餐能否保持高水準?每道菜都有令人驚豔的味道嗎?
豬小肚最忌火候掌握得不好,否則口感很容易變軟。也忌切得太寬太粗,不好入味。
他夾了一筷肚絲,在青紅椒陪襯下,淺色的肚絲掛著油汁,散發出大火爆炒產生的獨特香氣。入口脆韌,辛辣又鮮香,明明是最常見的菜式,最常見的食材,卻組合成了不常見的味道。
很多時候這種內髒類的食材,要麼是本身的腥膻壓過了調味,要麼是調味喧賓奪主蓋住了本味,很少有料理得當,既沒有一丁點異味,又不失食材原本特點的。
這道菜的處理,隻能用恰到好處來形容。
中年人怔怔出了會兒神,忽然叫住路過的服務員:“你們是不是新出了什麼……雞肉小串?也給我來一份。”
他向來是不愛吃雞肉的,但沒準兒,蘇記能給他一個驚喜。
……
一頓飯下來,中年男人把肚子撐得滾瓜溜圓。
他咂摸著嘴,回味最後上來的那道主食,小盅金絲麵。
就手心那麼大個小盅,跟街邊小吃店裏瓦罐排骨湯差不多大。端上來的時候裏邊金黃一片,湯也是金黃的,麵也是金黃的。
金絲麵尤其細,攢成一個團兒似的,絲縷分明的在湯裏晃蕩。筷子一轉,就立刻散開,挑上來了才發現,比平日裏吃到的麵細很多。
那真是夾起來都怕斷了。中年人對著那個麵就研究了好一會兒,猜測可能是就在滾水裏過了一遍,隨即放進盛出來的湯裏淥熟。隻有這樣,才能保證這麼細的麵不會因為煮過頭而變得糊爛。
他原先以為麵是重點,卻沒想到嚐過之後,發現湯更為出色。
本來也就是雞湯,誰家裏不會煲?
可這個湯,比起那些或鹹或淡,被其他配料奪走本味的湯品來說,顯得又鮮又甜,又濃又香。按照某個地方的說法,誇一隻雞有雞味,就是對它的最高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