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也不知道他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
不過想再說點什麼,又怕他記不住,或者是想得越多,便錯的越多。
幹脆……
就這樣吧!
便道:“你要是實在沒有事情可做呢,那就學學一些新的東西。比如說,學學怎麼做菜。學學怎麼彈琵琶。機會通常隻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你看我,在太上皇的宴會上不就是如此,如果你連學都沒學,那談何能在那次的宴會上有所表現?”
雖然此時離太上皇的宴會,已經隔了有三四個月,但這還算是記憶猶新。
這立刻便給李承乾提供了新的思路。
“那老師你覺得,我現在最應該先學什麼?”
“看你自己吧,如果你都不愛那樣東西,我不認為你能學好。”
“你老師我就是因為愛琵琶,所以才彈得這麼好。”
李承乾多少有點不信。
不過,他也懶得去拆穿他老師了。
回去的路上,李承乾便想著自己接下來學什麼。
寫詩!
這個好像不錯。
因為他直到如今,依稀還記得他老師所寫的那些詩。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你看,這多好的意境。
回去後,李承乾便先把詩經看了個百八十遍,因為要學寫詩,你總得先知道知道,詩是什麼樣,而且,又是怎麼來的吧。
期間,免不得還要向其他人請教。
本來是想問他老師的,不過想想,他老師也不容易。
因此,也就不打擾他老師睡覺了。
李承乾為了學會寫詩,還找他父皇要人。
李二都有點吃驚,太子沒事學寫詩幹嘛。
不過說到寫詩,說實話,李二感覺自己也頗有些心得。
隻是跟李重的一比,就碎成渣渣。
“那父皇你以月亮為題寫一首詩。”
“額……”
“老師他寫的就很好!”
然後把小時不識月背了背。
確實!
他被李重給碾壓了,但誰知道,這是不是李重寫的。
關鍵,他又不能說。
隻能是幹咳兩聲,然後道:“那乾兒你慢慢學。虞世南不錯,虞世南的詩,朕讀過。”
然後虞世南就成了李承乾寫詩的老師。
翌日。
李二把李重給召進了宮。
問太子想學寫詩這是怎麼回事。
李重便道:“這不是每個人都要有一種興趣愛好,平常拿來打發打發時間,陶冶陶冶心情,這不挺好。”
“那小時不識月是伱寫的?”
“當然不是。是一個叫做李白的人寫的。也是我們大唐人,隻不過,離現在還有差不多七十年,他才會出生。”
“朕就知道。你就不怕在太子麵前露餡?說起來……你會寫詩?”
“不會,一千年以後,誰還寫詩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後世之人,早就一點點地不寫詩了。當然,也有一種詩,叫做現代詩,但那玩意,就別拿出來丟臉了。”
“那你給朕說說。”
在李二的後宮池塘邊上。
四周都是奴婢。
兩人一邊釣著魚,一邊說著話。
視線很開闊,再也不用被人懷疑兩人有什麼癖好了。
不過李重卻不願意跟李二說,“不說,說完了以後,我以後還怎麼裝逼。對了!剛穿越過來那會,我給你寫的那些詩,趕緊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