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已經把自己的想法在朝堂上說出來了。
接下來的事,自然也就交由李二去安排了。
可惜李靖沒在。
不然李二就直接讓李靖掛帥了。
偏殿之中。
李重也被留了下來。
李二看了看從牆壁上麵的窗戶柵格照射進來的陽光,多少對這出征的人選,有些惆悵。
他這手底下,好像能打仗的人不少。
你看像薛萬均、薛萬徹這些人,都是以武勇著稱。
但唯獨,能獨當一麵,統領全軍的人卻很少。
唯一比較能讓李二放心的,也就隻有李靖一人而已。
侯君集還可以,隻是經驗還不足。
「你覺得,用什麼人好?」
李二問向李重。
李重也犯愁,你李二好端端沒事,讓李靖去當黜陟大使做什麼。
所謂黜陟大使,差不多就是欽差大臣。
具體的功用就是考察地方官吏賢能與否,詢問民間疾苦,禮遇高壽的老人,賑濟窮困百姓,起用埋沒已久的人才。
最後做到使者所到之處,如同李二親自前往一般。
結果現在好了,正月出去的,現在五月都還沒有回來。
不過,這也沒辦法了。
而且他隱約記得,大唐打吐穀渾的確是打了兩次。
由於青海湖盛產良馬,而李二又是那種愛馬之人。
所以後世的一些公眾號,也往往喜歡編故事,陰謀論,說他第一次出征,遣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以及左驍衛將軍樊興去打吐穀渾,就是為了青海湖的良馬。
當然!
你還別說。
現在李重越看李二,就越是覺得他像是這樣的人。
李二看到李重也盯著他,多少被李重給看得有點不好意思了起來。
等到李二扭過了頭。
李重這才回道:「我覺得李靖最好。」
「可他現在還沒回來。」
李重便道:「那就先忍忍。」
忍不住,那就說明《新唐書》說的是對的。
而那些公眾號的觀點,其實也就是取自《新唐書》。
當然!
宋朝的士大夫編的東西,信一半就好。
畢竟這多少有點講故事的色彩了。
可能李二的確有吩咐段誌玄要去給他把馬搶回來,但這肯定不是主因。
主因還是因為近些年來,吐穀渾太囂張了。
不過其實吐穀渾從隋朝的時候起,就一直都是這樣。
人稱打不死的小強。
據說,他們有一處聖地,每次隻要打敗仗了,去聖地躲一陣子,等恢複過來後,就又可以出來蹦躂了。
所以……
像是這種打不過就跑的策略,絕對不是什麼臨時才想到的。
而是可能已經深入到了吐穀渾每一位族人的骨子裏。
他們逃跑的時候,趕牛羊的速度,都應該比其他的草原民族要快上那麼些。
李二聽完了李重的話。
也沒有辦法。
隻能是對這房玄齡道:「李靖如今應該到那了?」
長孫無忌則是很不解。
他發現,陛下對於這樣的大事。
似乎也太在意李重的看法了。
實話實說。
一旁的魏征也是這麼覺得的。
……
最後房玄齡跟李二說。
李靖應該最快也要()一個月才能回來。
而且回來後,就要立馬去帶兵打仗,以李靖如今六十四歲的高齡,說實話,能不能撐得住,都是個問題。
李二聽到房玄齡那麼說,也隻能是等了。
目測,接下來就是在六七月份出征。
李重看著他們商量。
覺得,自己這算不算是改變了曆史?當然!其實他一直都在改變曆史。
區別隻在於,以前他改變曆史,影響並不會很大,但是現在……
這可是打仗啊!
萬一出征打輸了怎麼辦?
如果明明是能打贏的仗,最後卻打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