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
不管是王勃還是楊炯,都是當世天才。
這不!
這文章一被送到了李承乾的麵前,李承乾也不得不對兩人讚賞有加。
當下,便讓兩人跟著太子混。
在東宮掛個閑職。
然後這天,李重剛想問李恬,在東宮有沒有看到什麼有潛力的年輕人,當然幸好打住了,畢竟他的兩個妹妹還真要嫁人,估計至少還得再過五六年,所以,接下來,李重的問題便又變成了最近李恬在外麵有沒有遇到什麼有趣的事。
然後……
李恬便把王勃跟楊炯,一個才十四歲,一個才十三歲,就已經是在東宮任職的事給說了出來。
李重立刻便道:“你以後可要小心這兩人。”
“為什麼?”李恬便道。
“據你阿耶我所知,像是這種年少得誌的人,一般性格上,都有著不少的缺陷,比如說,恃才傲物,而且……今後他們肯定會惹事。”
“額……”李恬。
“總之……跟他們保持距離就行了。”
“他們還提到了阿耶你。”李恬。
“他們提我做什麼?”
“他們都仰慕阿耶你的文采,尤其是你的詩。”李恬。
“這很正常。”
然後李重就不說話了。
畢竟……
這有什麼好說的,又不是他寫的。
“他們還說想見見阿耶你。”李恬。
“我不太喜歡見陌生人。”
本想說,讓李恬給這兩人帶點話的,算是給他們兩人的一點人生忠告吧,但想了想……
自己又不是對方的誰,而且人家聽了也未必會領情。
甚至還覺得你礙事呢。
所以還是算了!
“李恬你要記住,文采好,不代表人品好,更不代表對方懂得如何為人。你讓李象也要多多注意點。”
李恬聽了自己阿耶的話,也隻能是點了點頭。
其實……
在李恬看來。
這文采好還是有好處的,畢竟文采不好的人,人家怎麼把起草詔書的事情交給你。
當然了!
像是李恬這樣的有背景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去考慮這些了。
反正,憑借著父蔭,他不管怎樣,肯定都能在朝中當上高官。
就算是去到了外麵,那至少也是一州的刺史。
李恬很快便把李重的話說給了李象聽。
李象聽完了以後,除了有些不解,也沒太在意,畢竟,這兩人雖說有才是有才,但是,在他眼裏看來,就是個專門拿來起草文書,相當於是工具人的角色。
說到讓這兩人參與決策……
先不說這兩人的年紀還小,李象好像也看不出這兩人有這樣的能力。
倒是這文章裏麵所寫的東西,通篇都寫著,‘我想出仕’。
可問題是……
你這‘我想出仕’內容太寬泛了,試問誰不想出仕呢,你得把你有用的地方給展現出來啊。….今年……
李象跟李恬他們倆也已經是二十五了。
早就不是當初的那個小孩子了。
對於王勃跟楊炯這兩人的利用價值,其實不用李重說,他們也清楚。
在他們的眼裏,大概就是兩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能有什麼用。
他們甚至都不懂得勸自己,身為太子,要多讀聖賢書。
跟李恬說完了以後。
兩人便又去科學院,玩他們的新蒸汽機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