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吃人(1 / 2)

嚴州府城。

因監國在此,所以這裏也就成了臨時行在,城中各處官衙,也都變成行在的臨時各衙。

朱以海曾經公開說過一句話,他在哪,大明朝廷就在哪。

雖然聽起來有點狂妄,但當時大明已經崩的不成樣子,曾經跟福王爭皇帝的潞王都堅決不肯當監國。皇帝都成了高危職位,朱以海若沒了,他這朝廷自然也就沒了。

知府衙門外,有協助知府分管軍事事務的清軍同知廳,以及負責錢糧的督糧通判廳,還有理刑推官廳、經曆司、察院,布政分司署、按察分司署、提學道公署。

其它諸如僧綱司、道紀司、醫學、建德縣衙,陰陽學、和豐倉、存留倉、預備倉等等齊全。

不過嚴州府和建德縣的官吏,幾乎已經被朱以海一網打盡,全都罷免了,現在都被勒令停職寫報告,想辦法填補虧空呢。

什麼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知縣縣丞主簿,還有分守道員分巡道員兵備道員督糧道員甚至提學官,管倉庫的,反正從上到下一個都不幹淨,朱以海認真要抓,那就抓個典型,得從頭到尾由內到外清理幹淨,不會再來個糊裏糊塗不清不楚。

禦營這麼多人馬都在忙著這事,一部份在外麵清查倉庫、丈量田地,一部份在城裏核查賬簿,對照庫存,有人負責審訊,有人負責抄家,反正都不閑著。

這邊抄家審訊忙,那邊還沒落下放賑救災。

粥棚前排滿長隊,以工代賑,隻要能幹活的都拉去修城牆修道路,甚至幫著修水利河渠,清量田地等,能幹多少是多少,給工錢還管飯,至於老弱婦孺,直接幫著煮粥燒火什麼的就行了。

嚴州現在糧食不少,有方家帶頭送來的幾萬石糧,暫時是不缺糧了,尤其是朱以海還對全城的糧鋪米店穀倉等實行的軍事管製,以市價強行和買糴入,然後再平價賣給百姓,大大緩解了糧食高價,百姓買不起糧餓肚子問題。

雖然這隻是暫時的,但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起碼現在嚴州看起來已經挺有生機的,甚至附近的府縣的百姓也都聞訊趕來。

當然,趕來的還有紹興行在的一眾大臣們。

當他們聽說了朱以海在嚴州一邊提劍砍了方國安,又緊接著對本地豪強大戶動手後,都嚇的不輕。

宋之普劉宗周祁彪佳何騰蛟柯夏卿陳函輝陳盟等一眾大臣們,還有內臣龐天壽李國輔等,紅通通一片進來。

“各位愛卿,坐。”

朱以海麵帶著笑容,手裏還捧著一卷書呢。

劉宗周眼神好,一眼看到封麵,《興革條例》。做為左都禦史,都察院的領導,他豈會不知道這是海瑞海剛峰所寫,這興革條例是海瑞在這嚴州做淳安縣令時,對縣內政事的記載,完成於嘉靖四十一年,後來收錄於海瑞集中。

這本興革條例,把淳安縣各個方麵都記錄的清清楚楚,甚至連地方例規陋俗等也都記錄了,地方的賄賂成風,官吏們漁肉貪汙,甚至是徭役的方方麵麵細節數據,全都有。

劉宗周是讀過這書的,上麵的數據非常真實,從上麵可以看出大明在嘉靖年間地方吏治已經非常混亂,百姓負擔極重。

暴露出來的問題極多,但沒人能解決。

如海瑞說淳安縣令的常例多達二十三項,常例一年總收入為兩千七百二十三兩,這還僅是灰色收入,不違法。

不算貪汙盤剝克扣等的,一個縣令一年貪上萬兩銀子,很尋常。

海瑞在任時,大刀闊斧改革過,比如革除常例,不再迎來送往的給上官饋贈等等,但這些事情並不能得到朝廷支持。

其實細讀這本調查報告,就能知曉為何明朝官吏們喜歡貪汙了,實在是俸祿太低了,淳安縣令一個月俸祿才七石半大米,典史三石,而縣中的經製吏,也被強行規定每月隻一兩,不得超額。

手中有權,管著一個縣,就這麼點俸祿,養活自已都難,何況都當官了,那成人上人了,誰不雇傭幾個師爺使喚幾個丫環隨從?誰不帶妻兒,誰不納妾,誰不養老娘誰不生兒子?33小說網

正如朱以海現在看海瑞的這本書,看的其實是他記錄的真實原始數據,而不是他如何改革,因為他的改革是空中樓閣,不可能成功。

你把常例全都革除,連點合法的灰色收入都不給,那官吏們就靠這幾石糧食一個月過日子?可能嗎?

沒灰色收入,那就必然直接就貪汙了。

再比如那些吏員,工食銀最高一個月隻能一兩,可能嗎?

還有書裏記錄的那些瑤役,其中的不少役屬於力差,後來雖可以折銀,但是問題多著呢。比如你若是攤到守倉庫的差事,若是折銀代役,這差事雇個人一個月表麵就一兩,但問題是實際雇傭不止這數,這個守倉庫役差還要負責買辦的任務,就是得負責采購一些倉庫裏用的東西,這個也是由承役的人負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