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碼頭(1 / 2)

揚州府通州。

有魚鹽之利,航運之便。

明軍有水師駐於通州南麵的狼山,通州城內也駐有一軍,形成犄角之勢。

在這個初冬,已更名為南通的這座城市港口碼頭,一片繁忙熱鬧。

趙福遞給趙貴一個剛烤好的紅薯,“白薯,全是粉。”

趙貴接過在手裏左右拍打去灰,然後就吃了起來。都是逃過荒的饑民,他們如今雖然成了禦營糧台的吏員,趙福一個月都有四兩二銀子,而趙貴更是一月六兩,還包吃包住,但兩人似乎都留下了逃荒時的後遺症,總要在身上存點食物,甚至有機會嘴巴就不能閑著。

一天忙碌下來,捧著個烤紅薯吃,確實非常愜意。

“也不知道她們娘幾個已經到哪了。”趙貴一邊吃一邊道。

“是啊,我也不知道我家那三丫頭有沒有嫁給禦營兵。”

師家莊一戰後,兩人就算是跟家人徹底分開了。他們成了禦營糧台的書辦糧役,妻兒們則被編入了南下的民營。

他們跟著禦營一路北上,而妻兒們則被分批遷移南下。

好在他們是禦營家屬身份南下的,一路上吃用不用擔心了。

禦營北伐掃蕩山東,將大量的工匠、讀書人遷往南邊,然後是為禦營選娉的年輕姑娘,接著是那些工匠、讀書人、姑娘們的家屬。

禦營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遷走,遷移這麼多人需要提供沿途的糧食等等,所以隻能分批遷移,先從南邊最需要的工匠開始,然後是識字的讀書人,再是年輕姑娘,再然後是他們的家眷。

最後是那些年輕的男子等。

走的最早的肯定最安全。

而如今的山東徹底的打爛了,清軍還搶走了百姓手裏最後一點糧食,百姓如果不能逃離,那隻會凍餓死在這個寒冬。

趙福慶幸他們在魯橋鎮遇到了金吾騎兵,也慶幸他跟趙貴一起幫著抓俘虜等,最後有幸進入了禦營糧台,不僅自己找到了謀生之路,還給家人們爭取了寶貴的船票。

從山東南撤後,趙貴他們一路撤到了南通。

明軍這幾個月一直往南撤人,有從黃河口的廟灣港撤人,也有直抵揚州撤人,也有沒運鹽河到通州、靖江的。

各個港都擠滿了南下的人。

船隻有限,隻能排隊等候上船。

除了要把這些人撤走,還要大量物資也要撤離,糧台的工作十分繁重,各個港口碼頭都派了人,趙貴這堂兄弟倆也是忙的腳後跟不著地,甚至每天晚上還要通宵幹活。

不過現在畢竟是呆在南通了,這裏已經是明軍的大本營,背靠狼山、崇明,清軍根本不敢靠近。

甚至明軍還在這裏扶持了以南通義紳明萬裏、蘇如轍等組建的七支鄉團,就連這裏的鹽場、灶戶也全都按保甲編練了民兵、保丁。

趙貴他們每天起碼睡在城裏屋子中,很暖和,也很安全,甚至夥食都還不錯,天天都還有魚吃。

趙貴都已經長壯實了不少,趙福甚至都有了點小肚腩。

“我已經跟趙主事打了好幾次招呼了,他說已經請人去打聽了,說最近太忙,也有可能還沒安定好,等安定好了,肯定會有回信來的。”趙福歎道,他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

本來差點就成倒臥了,可如今卻混的挺好,一月四兩二錢銀子,哪怕隻先領一半,也有二兩一錢啊,更何況那一半也不是不發,而是在各個年節時發。

不過如今妻兒南下,他一個人在軍營裏吃用都不愁。

剛剛糧台還給他們發了冬裝,有棉襖棉鞋甚至還有個羊皮馬夾,還有床毯子和棉帽子,非常不錯。

除了現在還沒能跟家人聯係上,其它的都很好了。

趙貴也很想念妻兒,他的孩子們都還小,這一路南下,就妻兒一人要拉扯好幾個孩子,也太不容易了。可相比那些還留在北方的饑民,他們又是幸福的。

起碼不再挨餓受凍,更有了希望。

“她們估計是去象山或玉環島了,”趙貴一有空也都在打聽妻兒們下落,如今大概知曉她們都早就過了長江南下了,而且基本上不大可能去崇明或舟山。

“你說咱們什麼時候南下?”趙福問。

“咱們估計今年都得在這南通了,這裏還這麼多物資和工匠家屬等要撤離呢,況且這南通的鹽也是重要物資,灶戶們的鹽要交到我們手裏,兩淮鹽商又要從我們這裏取鹽,總得有人負責。”

“現在鹽運使那邊也管不過來,我們糧台肯定得幫忙的,況且這鹽稅的錢,可是大頭都進咱們禦營糧台了的。”趙貴因為曾經是童生,更因為他以前也幹過販賣的小生意,人年輕肯吃肯頭腦靈活,所以在糧台這段時間表現很好,已經是個流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