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太行山上(1 / 3)

山西督糧道張集最近過的很滋潤。

雖然山西經曆薑瓖等叛亂後,遭受破壞很大,甚至今年兩度起蝗災,影響了糧食收成,但這些對於張集來說,卻是無所謂的。

他如今身為督糧道還兼郵驛道,手握一省糧道大權。

越是戰亂、饑荒,他手裏的糧食就越值錢。

秋收已經開始,今秋雖然受旱、蝗之災,加上戰亂影響,山西的糧食種植沒能恢複,產量遠不及往年,但收糧季節又到了,又是他大展伸手,銀錢滾滾來的時候。

去秋和今夏兩季,張集已經撈了很多銀子了,不僅把借的三萬兩京債和私債都還清了,除去開銷外,還有五萬多兩銀子。

先前剛來,還得多方打點,如今關係穩固,現在就是安心撈銀子的時候了。

在正式開秤收糧之前,張集還特意分別邀請了各個合作夥伴的心腹前來密議,有總督、巡撫的子弟、幕僚,也有駐軍的將領親隨,甚至還有幾大皇商的掌櫃等。

“老爺,山裏來人了。”

張集與各家代表談的都很滿意,大家都是已經有過一年的合作關係了,之前合作很愉快,也都願意繼續下去。

關於這次山西秋糧征收,他們也都同意了張集提出來的新辦法。大體就是先要求所有百姓本色納糧,按畝征糧。

之前是每畝地田賦折銀征一兩,然後其它各項丁役折每畝二錢二分,三餉畝加三分,總共是一兩二錢五分銀,然後張集等又在這個數上加征火耗兩成,兩錢四分五,平餘等亂七八糟的繼續加,耗上耗,什麼運送、損耗、吏丁工食費、運輸費,登記紙筆錢,又加了兩成。

所以實際加了四錢九,加上一兩二錢五,因此就是一兩七錢四。

當然這隻是明麵上的,他們去年還有其它辦法弄銀子。

比如法瑪上弄點手腳,用舊法瑪甚至直接用假法瑪,加上那些吏員稱量時的手法,一百兩銀子可以在法瑪上弄到三兩,然後稱量時弄手腳等又能弄到五兩。

折銀征銀,可百姓手裏頭哪有這麼多銀子?

所以去年張集他們的辦法,就是在征稅前,故意打壓糧食收購價格,百姓不低價賣給他們都不行,因為是官府指定的糧商收購,不能賣給其它人。

本來一石糧能值幾兩銀,他們硬能壓到一兩。百姓拿糧食換成銀子來交稅,他們還要在銀秤、法碼上做手腳,甚至成色上要再弄一道。

最後百姓實際上被貪掉太多。

而張集把銀子收上來以後,再重新融鑄,暗裏摻鉛,降低銀錠成色,再撈一筆。

這事反正已經弄成一個利益聯盟,從總督巡撫再到地方知府、駐軍將軍等等,全都有份。

可是今年張集嫌這撈的銀子還是少了,他提出了新的征糧辦法。

今年要征本色,就是直接按畝征糧。

但可不是簡單的征糧這麼簡單。

之前已經定的折銀標準是畝征一兩,丁銀二錢二,還有各種耗費等,最後是一畝一兩七錢四,這其實已經是學南方攤丁入畝的做法了,但卻又增加了耗羨等在內。

今年說是征糧,但不是按以前說一畝征多少糧,而是按去年征的這個一兩七錢四來算,本來去年是一石銀折銀一兩。

張集打算先把這一兩七錢四,折成糧,按低價折,折成一石七鬥四升糧,實際上現在根本不可能有一兩一石的糧,山西糧價起碼也得是三兩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