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移動界碑(3 / 3)

萬曆二十年,南朝攻入莫氏首都升龍,斬莫朝皇帝,後黎遷回升龍,北方莫朝結束,但莫氏一支卻割據高平,並跑到鎮南關下稱臣歸附,得到明朝幹涉後,莫氏保有了高平這塊地方。

後黎朝雖然還都升龍,但鄭氏控製朝政,黎氏不過是傀儡,後來阮氏在南方起兵,於是再成南北割據之勢,高平的莫氏也得以殘存,加上宣光的武氏,就形成了這麼一副六十年都沒終結的割據局麵。

從陳朝到到黎朝,後黎朝再到莫氏,再到後黎朝恢複,大明跟安南關係,一開始是太祖時的友好,甚至列為不征之國,安南是大明附屬國三年一貢。

可後來黎朝在朱棣時的不恭,被朱棣出兵滅了,但設省不過二十年,明軍在安南損兵折將,持續的輸血維持,最終沒能持續,在宣宗時撤兵。

雖然直接設省統轄失敗了,但明朝此後也沒再跟安南真正好過,一直想辦法搞破壞,莫氏篡位奪權,明朝就支持黎朝複國。

後黎朝強大擊敗莫氏,那就保全莫氏殘餘,反正就不讓他們一統。

從秦到唐末,中原是一直直接控製著交趾的,設立郡縣管理,也遷移了許多漢民。而從五代一直到明,雖然中原的南漢、宋、蒙元、明等多次對交趾用兵,一次又一次的攻破他們的都城,但都沒能再征服他們。

明朝短暫的設省二十年,終究還是放棄了。

不過就算如此,安南然後跟中國是同文國家,這樣的同文國家,在此時有五個,大明、朝鮮、日本、流球和安南。

都是使用漢字,也都是接受的儒家思想,甚至在許多官職製度上,也都基本上都是漢式的。

明朝曾直接統治安南二十年,自然也有不少移民。

這些邊境線上的山民自稱是漢民,其實也沒什麼問題。

“既然如此,那就編團練!”曾英對他們的請求很豪爽的答應了。反正他已經把高平、諒山都劃入大明了,這些人又是漢裔,編設團練也沒問題。

他甚至還賞賜了他們一些布匹銀兩。

一群人興奮的回去了。

過了幾天,諒山奇穹河一帶的寨子都知道了,然後好多寨子也跑來要求編團練發錢糧。

有些是漢裔有些是苗民,還有一些越族的,但他們都表示自己是大明子民。

曾英將其中一些青壯挑選入團練,選中的發一套衣服鞋帽再給些錢糧補貼。

分水嶺南麵的許多村寨聽說後,也心動了。

他們也跑來要成為忠義團練的一員,也想拿份錢糧,數量還不少。

對於他們,曾英的回答是他們在分水嶺南,那裏暫時不是大明境內。

可那些村寨對這個回複並不滿意,憑什麼一山之隔,對麵的就有錢有糧還發衣服發武器的,抓個鄭兵還能領賞錢,咱們就不行?

這些人回去的時候,看到山這邊的村寨剛立起的大明界碑,圍著那碑轉了幾圈,一合計,直接把界碑挖了出來,然後抬著就跑過了山嶺。

第二天,他們跑過來找到還在尋找界碑的這邊團練民兵,說界碑在他們寨子後麵,現在他們也是大明疆界之內的百姓了。

團練民兵報到禦營這邊,禦營派不收過去一看,界碑還真就被他們挪到了山南麵的那個寨子後麵了。

這群人直接為大明拓邊十裏。

等夜不收回去彙報後,曾英直接大手一揮,既然這些山民一腔忠義,豈能辜負,現在起,他們就是大明子民了,招收青壯健勇者為團練,發衣裳發錢糧。

山那邊的寨子得到回複,一片歡欣鼓舞,被點中的村民換上團練的衣服拿起長槍也是覺得威風凜凜。

第二天,村後的界碑就又沒了。南邊一個村子有樣學樣,半夜來挖了界碑立他們寨後了,

大明再次自動拓疆十裏。

立好界碑的村民得意的跑來報告,請求入籍。

然後,大明廣西邊界上歸順府、太平府、思明府、憑祥縣、永安府的邊境界碑,一個接一個的失蹤,然後南邊的山民跑來請求入籍。

大明拓邊十裏。

大明拓邊二十裏。

大明拓邊三十裏。

大明拓邊百裏,

大明拓邊二百裏。

曾英一兵未發,結果大明南疆邊界的界碑就一路插到了滄江北岸,要不是鄭軍在南岸駐了許多兵,隻怕都要一路越過滄江,插到太原或是北江了,那可就出了北部山區,到了一馬平川的平原上了。

。您提供大神木子藍色的海上升明帝起點中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