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若民恒且必畏死),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斵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注釋】
若民恒且必畏死:有些書本沒有此句
奇:找為邪作惡的行為。
執:拘押。
司殺者:專管殺人的。指天道。
代司殺者:代替天道來殺人的。張默生說:“‘代司殺者’,指偽托天道。”蔣錫昌說:“人君不能清靜,專賴刑罰,是代天殺。(如果君王不能守靜行清明之道,而依賴刑罰統治天下,就是代天殺者)”
斵:砍、削。
【譯文】
人民不畏懼死亡,為什麼(或者說拿什麼)死亡來恐嚇他們?如果使人民畏懼死亡,那麼對於那些為邪作惡的人,就可以把他抓住而殺掉,(這樣一來)誰還敢再為邪作惡?
世間一直就有專管殺、執行“殺”的存在(世間有道,掌管善惡懲罰、因果報應,這些存在就可以認為是“司殺者”;或者更簡單的說,可以認為“司殺者”便是所謂有地獄、陰間、閻王等等。但其實,這些總歸是“天道”)。
代替“天道”去殺人的人(當權者,古代帝王自號天子,代天行道),就如同代替木匠去斫木頭一樣,而這些代替木匠去斫木的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了。
【引述】
人的生死本是順應自然的,如莊子所說:“人的生,適時而來;人的死,順時而去。”人生在世,理應亨盡天賦的壽命,然而極權者為了一己權益,斧鉞威禁,私意殺人,使得許多本應屬於自然的死亡(由天道掌控的死亡),卻在年青力壯之時,被統治階層驅向窮途而置於刑戮。
【隨想】
2015年7月24日淩晨NASA宣布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發現首顆最相似於地球的行星“開普勒-452b”,號稱為“第二地球”。此新聞一出,頓時成為了網絡上最火、最熱的一個話題。
我同樣為現代科技的發達心有感歎,但又不由想到了《左傳》的一句話:“天道遠,人事邇”,而《六經》所論也皆為人事,即便是《易經》看起來是在講陰陽天道,但其實也是以天道來講人事。如果舍棄人事隻論天道,隻是虛幻渺茫的無用空想了。(於傳有之:天道遠,人事邇。《六經》所論皆人事,即《易》闡陰陽,亦以天道明人事也。舍人道而言天道,已為虛杳——取自《閱微草堂筆記》)
而現代科學,在我看來,也是對於“天道”的一種認知和運用。隨著現代科學的普及,許多古代極難學習、明懂的“天書”,現在看起來其實容易了許多。比如中國術數裏的《大六壬》《奇門遁甲》,在古代隻有少數人才能看懂使用,固然是因為古人識字的人少,但對天道的理解不夠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而今,科學高度發達,世間諸多事理已了然(尤其是物理、化學的學習),如此再看這些術數,已然不再是晦澀天書。
但是,無論人們掌握的科學有多麼高、深,最多也隻能達到“天道”的程度,是不可能逾越的。《易經》坎卦說:“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這裏的“天險”與現在所說的天地阻障的天險不同,指的就是天道;而天地阻障的山川丘陵等,即地險,才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天險。就像“第二地球”的存在及其發現,甚至由此推斷,宇宙中不會有第三、第四……個地球,就可謂是天道,但這個天道怎麼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