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到達鹿人一門。
藤蔓纏繞、灌木叢生,間或有些高大樹木的巨大山中圈出好些個大草甸子,甸子裏淺溪潺潺。
是讓人舒心、感動的場景。
鹿人道場主、長者親自來迎接秦子追。
做好洗換,長者領秦子追進了一間房間,房間裏的木桌上了一桌吃食。
這是專門為秦子追準備的,鹿人吃素。
吃過吃食,該談事了。
“對方是豺人族,是我鹿人族的鄰族,各發了一次兵道,兩次我門都輸了。”長者說。
秦子追想,幸好不是牛人族、馬人族、兔人族什麼的,豺人族,聽這名字就讓人心安一些。
畢竟是發兵道,會群死群傷。
“我想看看兩門的地形環境。”秦子追說。
“明天。”
長者出去。
有人來收拾桌上的殘食,這間房就是秦子追的睡房。
整夜秦子追沒睡著,發兵道就是一場戰爭,自己是指揮這場戰爭的人,沒有功利、沒有榮耀,沒有邪惡與正義,隻因自己入了兵道。
聽師父講解發兵道的戰列時,幾次發兵道,足可讓一個人數龐大的道巫族群滅掉。
能不能發好這一次兵道,秦子追沒有把握。
這一夜,他在謀劃著一個立體的戰術。在理解師父講解的兵道時,他確實是這樣理解的,在地上作戰的的人是步兵,在天上的作戰人是空軍。把天上的人打掉了,就能進攻地上的人;把地上的人打掉了,就能進攻天上的人。
但作戰不能隻求一麵,必須做到雙贏。
現在,秦子追要知道的是雙方預設的戰場在哪裏。
發兵道,沒有戰略縱深,靠的是前仆後繼。www.x33xs.com
一早,秦子追和長者升到空中,秦子追道藏出了一個沙盤。
把沙盤放桌上,秦子追要摸清幾個問題。
“雙方族群現在有多少人?”秦子追問。
“豺人族一千八百多萬人,鹿人族一千五百萬。”
這是個驚人的數字,秦子追從沒統計過這些,就連蛇族有多少族人他都不知道。
鹿人胎生,一胎生一個,且有這樣的規模,其他的半道人族群應該都是很龐大的。
他們有著廣闊的賴以生存、繁衍的地界,隨著族群規模越來越大,對地界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大,一個族群便對另一個族群的地界有了索求。
於是在邊界上會弄出用道公也解決不了的事來。
假設一個情況,蛇族、豬人的族群大到不能養活族人了,他們之間會不會鬧成這樣?
這也是道,是物種的生存之道。
“上兩次發兵道,戰場在哪裏?”
長者指著沙盤上的兩處地點。
這是兩處凸出與凹進的地界。
下午,秦子追到了邊界的兵團裏。
兵團裏有領兵的人。這個時候秦子追才聯想上為什麼每個族群都有治理者,他們把地界分成很多區域,每個區域都有管理者,隻是叫法不一樣,他們叫巴長。
要發兵道了,治理者會把組建兵團的訊送下去,巴長會從自己的巴地裏選出人手趕赴指定的地方。
秦子追是鹿人族請來統領兵團作戰的人,五十個巴長集到秦子追的房裏。
人數計算出來了,五萬,這是要發一個不大不小的兵道。
發兵道,是有規矩的,道門會遣童子和傳話人告知對方要發兵道,有多少人,然後商議出發兵道的具體時間、地點。
說白了就是約個時間、地點開打。
秦子追感覺這五十個巴長年紀有點大。
去檢閱兵團的兵時,五萬兵,滿眼全是老頭子。
感情是他們把年輕人全留在後邊生養,他們跑這來了。
但隨即想開了,道家,雖是半道人,老的道行還是要深一些。
。您提供大神浪漫骨頭的對近古法器的時空考古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