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時間,誰能想到13生產隊所有的人用兩天時間完成了一個巨大的工程。
認真的說這個工程不能算巨大,這條渠的距離,最多也就是二裏地。
平常這個活兒要是幹起來,大概人們推三阻四,沒有一個願意好好幹活,偷奸耍滑的不少。
可是這兩天裏,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人偷奸耍滑,那都是竭盡全力,用自己的力量去想把這件事做好。
空前的團結!
13生產隊從來沒有這麼團結過。
青壯勞力全部上去挖渠,所有的老弱婦孺用板兒車推土搬運。
兩天時間完成這個水渠的建設,似乎看起來沒有什麼,在所有的生產隊裏,連個水花都濺不起來。
可是最讓人覺得壯觀和宏偉的就是這條水渠完成了從山上引水的工程。
當他們真正的把那地下水源打開的時候。
村兒裏最擅長挖井的幾個人把這條水源打開之後,才發覺水地下的水源蘊藏非常豐富。
在水源的源頭進行了整理,甚至用石頭進行了修葺,這樣減少水源的汙染。
當然水源真正的開發是需要縣裏麵派專門的工作人員來做,畢竟就靠他們做現有的工作來說。
當務之急,水源肯定是有了,可是源頭的最大開發還沒做到。
可是就他們挖好的這條渠,引下來的水,已經把整條河流給填滿了。
他們的地裏莊稼也順利的澆上了水,看著被挖開的地壟,那些水流順著地壟順利地流進了麥田裏。
看著烏泱泱的麥田,第二天就已經揚起了頭。
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這件事很快縣裏得到了消息。
能不得到消息嗎?
周圍十幾個生產隊都因此受益。
縣裏的水文隊得到消息進行實地勘察之後。
省裏的專家也來了,因為他們發現的地下水源居然比周邊很多大型水源加起來的總和還多。
這簡直是讓人驚喜的一個發現,最重要的是專家們給出了意見。
根據當地的水源,可以修建一個水庫,以緩解周邊地區的用水難題。
水庫的問題原本也有這想法,可是奈何於他們這裏根本就沒有合適的一個水源。
如果能修建水庫,可能周邊一些地區的每年因為旱災引起的糧食歉收,問題可以得到極大緩解。
一時之間,吳大奎這個生產隊長直接被推倒了風口浪尖。
誰不誇一聲13生產大隊的生產隊長一心為人民辦事兒,為群眾辦事兒。
上級每個領導來了,都要誇獎吳大奎一聲。
吳大奎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今年的先進勞模。
當然江小小和劉斌,王順三個人也被排上了名號,畢竟是三個知青靠著個人的一腔孤勇,學了那麼半吊子的水文技術,就這麼發現了水源。
誰不說這是運道好。
因為水文隊的專家來了,當時一聽說江小小特別感興趣。
恨不得把江小小直接挖到他們水文隊去,可是江小小也表明了自己學的那些水文知識還真的是半吊子。
根本不如那些專家,專家經過訊問之後,也發覺這姑娘真的是似懂非懂,單單懂一些淺顯的道理,能發現這水源還真的是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