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底定(2 / 3)

總共也隻剩下三萬六千兵馬而已。

雲南和貴州總督各三千標營,然後皮熊這個提督還有三千,九千人回到自己省內。

相比起不久前,這各路人馬紛紛雜雜號稱幾十萬,實際也有十幾萬的情況,這一下子砍的很凶。

但文安之態度堅決。

兵再多沒訓練沒裝備沒錢糧都是虛的。

必須得精兵化才行。

如果這些兵整合好了,有三萬六千,那也足夠守衛四川了。

再配上一萬三的輔兵,加起來也有近五萬人馬。

為了加強部隊戰鬥力,不僅精兵,而且規定所有各部營伍編製都得統一。

以營為基礎單位,步營五百人為一營,一營分前後左右四哨,再加上營官親兵六隊,每哨下轄八隊,其中鳥槍隊兩隊,刀矛隊四隊,重火槍隊兩隊(沒有就暫為弓箭兩隊),每隊十二人。

每隊裏正勇十人,隊長一人,另配一個火兵。

每哨哨長有親兵一小隊,七人,護勇一人,正勇五人,火兵一人。

營官親兵隊下轄六隊,刀矛隊三隊,鳥槍隊二隊,火炮一隊。

全營官兵五百人整,另外配一百八十人輔兵,完全向禦營標準靠齊。

軍餉標準則比禦營低一檔,士兵分上中下和上輔、下輔共戰輔五等,上等兵日薪一錢三,中等兵一錢二,下等兵一錢,上輔兵日薪九分,下輔兵日薪八分。

平時也發半餉,年節時補發另一部份。

出征作戰,另給行糧每日一分。

本次整編考核通過留用的給賞銀一兩,沒通過的給遣散費二兩加一鬥糧,另外發六兩,但需要他們回到家鄉後,到地方官府支取,且需要分兩年十二個月領取,若是這些兵遣散後沒回家,沒返鄉歸農,這筆銀子是拿不到的。

雖然提高了遣散銀,但如果是分一年十二期支給,一月也僅半兩銀,則暫時沒那麼大壓力,甚至還能鼓勵這些人返回家鄉務農安家,避免這些兵又到別處去搶掠或做賊寇等。

遣散的拿的多,但留下來有長期糧餉。

自然還是留下來更好。

不過這次十幾萬人,隻留戰輔兵等不到六萬,要裁撤掉一多半,基本上這次參與嘩變的士兵,除非是有特別一技之長,甚至特別驍勇的才可能留下,否則大多數都是要被裁撤的。

留下的也得先從輔兵幹起。

貴督範文光回貴陽時,負責把王祥曾英王應熊等一眾罪官帶回貴州,然後送去偏橋,到了那邊,會有偏沅巡撫接手,然後再把他們送去長沙,再由長沙行營的朱勝利把他們送往江西,一路交接送到南京去。

張世鵬從各軍中挑選了三千驍勇健壯之兵,他沒挑多少老兵,主要是挑一些當兵時間不長但很年輕健壯驍勇的,這次行營再擴軍三千戰兵,輔兵也擴了一千多。這自然是好事,但他們也不敢輕易亂要那些軍頭們的老兵,特別是軍頭們原來的家丁親兵,一個都不敢要。

得先保證好帶,兵可以練,但那些軍頭家丁們可不好帶。

經標提督楊展也去挑了些精兵,把五千經標重新整合了一遍,連一千八輔兵,都換了一遍,全都是相當不錯能戰的年輕兵。

這一次,馬乾、王應熊、樊一蘅、王祥、曾英、甘良臣等一眾原川中的大小軍頭們倒下,也是便宜了文安之張世鵬他們,每個都是趁機吞並挑選了不少精銳士兵,各軍頭原來的鎧甲武器等,更是被瓜分幹淨。

最後文安之手下還有個三千人的教導營,全是那些嘩變軍頭們手底下營級以下的軍官們組成,接受教導,戴罪立功,他們隻能拿半餉,還是拿下輔兵的半餉,但打起仗來,卻肯定得衝前麵,屬於敢死隊。

這支教導營不屬川軍正規編製序列。

有了之前的嘩變失敗,和那相對嚴厲,卻還網開一麵的處置後,這一次的再次整編可就順利多了。

用了沒幾天,各個提督、總兵、參將、遊擊、守備們就都已經滿臉高興的把自己的營伍充實好了。

剩下的好幾萬人,倒不是說都是老弱殘疾,其中也有許多強悍的,但他們被挑剩下了,全部就地遣散。

文安之甚至都沒考慮張岱建議的設立軍屯這一事。

他覺得用這些人搞軍屯,兵不兵民不民的,不好管理,還容易出事,倒不如全都遣散回家,交由地方管理。

現在四川到處是荒地,缺的是人,缺的是穩定,所以他們回去後,地方是可以給他們分田授地,組織生產的。

回家種地,他們也能更有積極性,比起留在這邊搞軍屯,要好的多。

兵整少了大半,尤其是原來王祥、曾英、甘良臣等領兵來援,但在各自地盤上還有許多兵馬留守的,這次也直接全被裁汰了,統一按現在標準一起遣散。

張岱去成都和馬萬年去遵義,曹勳去建昌、朱化龍卻鬆潘,他們也還負擔著要一路過去,把原來王祥等軍頭們在地方上的部隊遣散的任務。

雖說兵馬一下子少了大半,但戰鬥力卻明顯的見長的,起碼披甲率上去了,各營統一五百人編製後,披甲兵,和火銃兵數量都上來了,甚至各種小火炮分配一下,都還能在哨一級就有炮隊。

在標協級鎮,還會有騎兵隊。

當然,最大的好處不僅是這些,最大好處是改變了自崇禎末以來,四川地區十羊九牧,督師、總督、巡撫、巡按、兵備道、監軍道、總統、掛印總兵、總兵濫設,甚至互不統屬,難以號令的局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