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的船老大告訴嚴樹勳,因為朝廷大力經營遼東,現在遼河就成了最重要的交通線,從營口到開原八百裏水道上,往來有八千條船。
“太誇張了點吧,八千條?”
“差不多就這數,一點不誇張,現在這遼東每天多少移民過來,他們大多是從海上過來,在旅順、營口和淩口幾處登陸,往內陸去遼河是最便捷的,這運糧的運牲口運布的,運移民,運屯兵、驛兵,運駐軍的,幾十年也沒這麼熱鬧過啊。
你看看營口的熱鬧就知道了,那些高樓一樣的大海船停了多少,過來運貨的內河船又有多少,一片一片的,碼頭上多少扛活賺錢的,修了多少貨棧客棧啊,不說別的,僅是那青樓都上百家啊。”
嚴樹勳是浙西嘉興人,江南富庶,運河、太湖、大海,對船也是極熟悉的,一條船能裝多少他一眼能看的出來,雖然這些遼河上的船不大,但數量確實多。
當他們路過牛莊的時候,也進碼頭檢查登記,報稅交錢,順便吃飯買菜補給,牛莊的船也是跟營口一樣擠的滿滿當當的。
這裏三河交岔,不過港口不深,所以大海船進不來,都在營口。嚴樹勳估計這沒一千條船,也得有幾百條,不過碼頭管理的很整齊,進進出出有條不紊,甚至碼頭有專門的稅警營、稅務廳的官員們,倒也沒亂收稅。
在牛莊碼頭休整一番,便繼續開船。
好在這趟順風,船老大說要是不順風,可能得跑上半個月,順風七八天就行了。
八天後,他們跑完了八百裏水路,抵達了開原的老米灣,這裏曾是大明的遼海衛。
開原西麵大小清河還設了廣順、鎮北二關,老米灣在遼海衛西麵,北麵就是遼河上的新安關,這塊明初的北麵突出部,三麵都是關牆。
這個突出的遼海衛,西麵隔遼河便是蒙古科尓沁部落,而東麵則是海西女真部落。
不過在努爾哈赤崛起後,不論是海西女真四那拉,還是西麵的科尓沁等蒙古部落,甚至是北麵蒙古化女真,都被後金一一征服。
但是現在,明軍收複遼沈,沿遼河而上,西取彰武,中取康平,北取四平,科爾沁部也是瑟瑟發抖,隻能不斷北遷。
開原本名開元,是元代的開元路,朱元璋把開元移治這裏,為避諱改為開原。這裏也是明初三萬衛、遼海衛和安樂州的治所。朱元璋曾一度規劃把三萬衛設在五國城,但後來認為糧草不好運輸,後縮了一千多裏,設到開原。
設在此處,也皆因開原有便捷的水路運輸。
這裏還是明朝與女真的重要邊市,海西女真的葉赫部就因居住在北麵葉赫河兩岸而得名。
嚴樹勳顧不得休息,這一路上比較順利,倒也不辛苦,他一到老米灣碼頭,甚至都沒去在遼河支流大清河畔的開原城中,直接就問起前吉林的事。
“這老米灣到船廠還得有五六百裏吧?全走陸路嗎?”
船老大帶著他到碼頭,找到了另一位船老大,“一般從牛莊也就到開原老米灣了,但如果還要往北走,也是可以的,隻是得換上更小些的船,還得是專跑上遊的船老大。”
那位被叫來的船老大告訴嚴樹勳,如果是要去船廠,其實不用走幾百裏陸路。
“最多不用一百裏陸路。”
在後金征服了海西女真,奪取了開原鐵嶺等地後,也利用遼河來運輸物資,尤其是海西海東等地的物資,都是經鬆花江的支流彙聚到長春城,進入鬆花江的支流伊通河,儲存在伊通城。
再經過百裏左右陸路,運送到西邊的東遼河上遊的鄧子村(公主嶺市),從這裏再裝運上船,就可以沿東遼河一直到開原的老米灣,再換上大些的船,經八百裏遼河就直抵牛莊,或是運往沈陽。
東遼河上遊一年能通航的時間不多,但隻要不是幹枯或是暴雨洪水時期,都還是可以運輸的。
走這條水路,就可以讓遼河鬆花江聯運,通過東遼河與伊通河,把原本五六百裏的距離,縮減到百裏左右。
工部提議要考察修一條鬆遼運河,正是把伊通河跟東遼河聯結起來。
嚴樹勳聽說後鬆口氣,趕緊去找了老米灣碼頭的官員,拿出了兵部的公文後,那邊也是非常配合的幫他調船調人。
貨物從船上再次轉到小點的船上,當天便又沿河而上。
從老米灣到鄧子村,進入東遼河後,下遊還算河道寬闊平坦,越往上河道越窄,水量越少,不過都還算平坦,沒什麼險灘激流,但得擔憂科爾沁蒙古人,或是建虜,這裏已經是北境邊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