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真相浮出水麵(1 / 2)

會議室裏一片寂靜。

所有的警方領導都沒有說話。

隻是看著張文一遍遍的重新播放監控之中的畫麵和警方的錄音。

一遍,

兩遍,

五遍,

十遍!

終於,

張文說話了,

直接打破了會議室中的沉默。

“大家都來說說吧!”

“你們是什麼看法?”

“到底是不是這個小女孩?”

“如果是這個小女孩,那麼她手裏的槍是怎麼來的?她又為什麼選擇炸工廠?”

“如果不是這個視頻中的小女孩,那你們對於這段視頻又有什麼看法?”

張文對著警方的領導,

不斷的拋出了問題。

隻是,

張文也沒有意識到一點,

他的內心其實已經認同小女孩可能是炸了廢棄工廠的罪魁禍首了。

一個人說話,

如果給人兩個選項,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那麼之前的那個選項,肯定就是這個人的內心更加認同的觀點。

舉個例子,

就好比你的朋友問你中午吃什麼。

吃米還是吃麵?

那麼他的內心其實更期望中午吃米。

這是心理學一個很出名的小技巧。

在讓人做選擇的時候,

前一個選項更貼近於發問者心裏的想法。

張文剛剛對著警方的領導發問,讓警方的領導做個選擇出來,

給這些警方的領導第一個選擇就是這個小女孩手中的槍是怎麼來的。

這已經意味著,張文認同這個小女孩開槍把廢棄工廠炸毀了。

隻是他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已。

聽到張文的話,

終於有人艱難的開口了。

緊張的咽了一下自己的口水,

這個人用幹澀的聲音說道:“ju長,我認為廢棄工廠被炸,和這個小女孩有關係!”

“我有一個想法,我們拋棄其他的個人主觀因素,再來看這個案子!”

“你們看視頻上的時間,和我們了解的一樣!”

“那個小女孩所在的地點,不僅僅是證實了她在那裏開槍!也和一個地點重合!就是和專家所預測的開槍位置很接近!”

“畫麵雖然看的不太清楚,可小女孩舉槍這個動作我們還是能夠看到的!”

“如果以舉槍這個動作為時間錨點,我們來聽錄音的內容!”

“這時候再看看,是不是錄音的內容和畫麵同步!”

“這就說明了,錄音和視頻對得上!這個視頻不是人為合成的!就是商家的攝像頭拍攝的!”

“除了我們預想的人物和這個小女孩對不上之外,對不上的就剩下另一個事情了!”

“那就是武器的da小!”

“除了這些,一切都吻合!”

“所以,我認為,這個小女孩拿著槍炸了廢棄工廠的可能性很da!”

“以我個人的理解,可能性最起碼也達到了一半以上!”

da膽假設,小心求證。

在辦案的過程之中,這是鐵律!

這個世界上,什麼類型的犯罪分子都有!

如果不把自己的思維發散開,去da膽的假設,那很多案子都不可能辦成功!

現實遠比電視劇更加精彩,更加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