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威,是官場上的不倒翁。
想當年老皇帝在仁壽宮被楊壽楊素合謀殺害,老皇帝的老臣全都受到猜忌,高迥首當其衝被楊壽誅殺,而他卻一直屹立不倒,跟他做人圓滑是有很大關係的。
秦虎這件事情,楊壽已經找他商議過好多次了,為什麼找他而沒有找吏部,他心裏也門清的很,因為他這個人從來不站隊,跟隴西貴族來往也很少。
楊玄感事件之後,楊壽對世家豪強越發猜忌,害怕他們結黨,所以想趁機削弱他們手中的權柄,而偏偏在這個時候,秦虎立下大功,不能不封賞,但又不放心封賞的太重,搞出另外一個楊玄感來。
他之前跟裴矩裴蘊獨孤霸於仲文,吏部尚書王景龍,國子監大臣杜國泰,光祿大夫郭衍全都商量過,但他們的意見,出奇的相似,都主張把兵權交給秦虎,讓他全麵負責整個大虞朝的剿匪工作。
這其中韋家的韋雲起的態度讓他最為不爽,他居然主張讓秦虎出任東都留守,全麵掌握帝國東部所有兵權,率領張須陀等人,一舉肅清河北河南山東三省匪患,然後再進軍江淮,因為目前這兩個地區鬧的是最凶的。
楊壽不是不信任秦虎,而是不再信任關隴貴族。
東都那是什麼地方,整個大虞朝一半以上官員的家眷都在東都,而且還有三大糧倉的拱衛。
假如他真的按照韋雲起說的做了,那就等於把半壁江山交給了秦虎,一旦大局有變,秦虎坐鎮東都,振臂一呼,盤根錯節,互為姻親的關隴貴族就會像投奔楊玄感一樣,迅速的集結在秦虎身邊,三省將徹底落入他的掌握之中,後果會不堪設想。
所以楊壽認為韋雲起很糊塗,他寧可把東都交給樊子蓋這樣沒有什麼豪強背景的人,也不會用秦虎。
裴矩和裴蘊則全力主張把目前已經擴張到兩萬人的驍果軍交給秦虎,他們的理由是目前關中也有叛亂,且有燎原之勢,長安需要有得力的人鎮守,驍果軍的指揮官,必須是帝國最強的。
而目前來看,已經沒有人比秦虎更合適了。
楊壽告訴他們,目前驍果軍要留在東都,而他也沒有打算要返回上京,而且司馬德堪也表示不願意放權,因此這件事情也隻能擱置。
裴矩和裴蘊就不敢說話了。
因為這兩個人精立即就意識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皇上很有可能短時間內都不會離開東都,第一他要監視三省剿匪,第二他要守著大運河,一旦戰局有變,皇上很有可能去他最喜歡去的那個地方避難,江都。
那驍果軍是他的命根子,他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會帶著。
皇上的態度,讓裴矩警醒了過來,立即主張,讓秦虎做光祿寺卿。
光祿寺卿是個能發財的位置很有些相當於後來的內務府總管,他負責的是宮廷采買,說的具體一點就是宮廷供應部部1長,也就是皇上的管家。
可楊壽還是不願意,他覺得如果把秦虎掛起來,會寒了將士們的心,顯得他這個皇帝不仗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