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辦事就是快。
張金山的磚瓦廠竟然很快就建成了。
修建了幾座巨大的磚瓦窯。
張金海穿越前是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的,在建築行業奮鬥了一輩子,對這個修建磚瓦窯的事情自然要比張金山要懂行得多、專業得多。
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張金海來到金山磚瓦廠。
四處巡查廠裏建築物的安全情況。
當來到3號磚瓦窯的時候,發現了窯邊產生了一個約1米長寬約3厘米的裂縫。
張金海立即找來張金山道:“二哥,這個磚瓦窯必須關停整改,否則出了安全事故的話不得了。”
張金山與他請來的李窯匠則堅決反對,理由是現在窯裏有一窯的磚正在燒製,再堅持一天就可以閉火了。
到那時候,把磚取出來再想辦法整改。
張金海雖然擁有一個一百歲的人的人生經曆和智慧,但是目前表象上看,畢竟隻是一個十五歲的小男孩,哪裏強得過這兩個大男人呢。
隻能在內心裏希望安全事故不要發生。
悶悶不樂的張金海回到茅草屋家裏。
已經成功越過1984年6月中旬生死關的大哥張金林,湊了上來問道:“金海,怎麼了?”
張金海把金山磚瓦廠的事給大哥張金林講述了一遍。
張金林安慰了他一番後道:“現在老二金山,都開磚瓦廠了,要開始掙大錢了。
我現在在家裏也是閑著沒有什麼事幹。
你的鬼點子多,給我出出主意嘛。”
張金海回憶起穿越前的情況,在1984年、1985年、1986年,這幾年養豬,養蠶,都能掙錢。
相對來說呢,養蠶更難實現大麵積的養殖。
養豬卻是可以輕鬆發展起來的。
於是建議張金林走養豬的道路。
養豬就要修建豬圈,一定要能夠養上規模才能賺大錢。
為了解決張金林養豬緊缺豬草的事情,張金海把三哥張金城找來,建議他先建一個小型的豬飲料廠。
啟動資金都由張金海銷售消瘡丹的資金來解決。
這下好了,張金海幫二哥、三哥找到了一個短期內可以掙錢的門路。
……
這段時間,家裏好事不斷。
張父白天專門到鄉場上割了幾斤二刀肉。
張金海到菜園地裏去掐了一大把蒜苗,摘了十多根長條青辣子回去炒回鍋肉。
晚上茅草屋下的街沿上,一家六人坐在八仙桌邊的長條凳上開心地打牙祭。
大哥張金林彙報想要修豬圈養豬的事情。
二哥張金山彙報金山磚瓦廠已經建成,很快就可以出售第一窯青磚了。臉上的表情跟樂開了花一樣的。
三哥張金城彙報要建一個小型的豬飼料廠。
張金海則說自己會及時給三位哥提供些合理化的建議。
同時建議父母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多養蠶。
蒜苗青辣子炒的回鍋肉太好吃了,張金海幹完了一大鬥碗飯。
“先吃不管,後吃洗碗。”最先吃完飯的張金山放下碗筷道。
張金海心裏有股很不好的預感襲來。
默默地,也輕輕放下了碗筷。
直覺就是那麼讓人生畏。
龍門子外傳來焦急的呼喊聲:“張老板,3號窯,垮了!”
張金海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拉了正發愣的張金山一把:“二哥,快走!”
對張金海來說,想都不用想,肯定是白天看到的那個有裂縫的3號磚窯垮了。
兩兄弟跑到垮塌的3號磚窯前,已經聚集了一些金山磚瓦廠的工人在門口。
現場亂糟糟的一片,手足無措的樣子,讓人生憐。
張金海冷靜地迅速了解情況,得知其他工人都跑出來了。
唯獨那個燒磚經驗豐富的李窯匠被埋在了逃跑的路上,生死不明。
情況相當危急。
張金海帶頭用手刨土,邊刨邊喊道:“大家一起幫助刨土,隻要把李窯匠救出來了,凡是參加救援的人,每個獎勵10塊錢。”
10塊錢在這個年代差不多可以割10斤二刀肉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