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沉默不語的譚友良突然道:“廚房、家裏的雞、鵝,還有房前屋後的菜園子、樹啊草的,都是我們老兩口的,你們別想了,該置辦的都自己置辦去。”
這話一出,大房二房都驚了。
這些可都是家裏的重要財產,咋的?不分了?
譚今賀先意識到了關鍵所在,他問道:“爸,難道您跟媽要自己開夥?”
按照規矩,分了家,老人要麼選擇一家跟著住,要麼上幾家輪流住。不過譚友良家雖然分開了,但房子還是挨在一塊的,談不上上誰家去住,關鍵就是個吃飯的問題。
譚友良道:“我跟你媽腿腳都還能動,不用靠你們,等到將來不能動了,你們再輪流伺候吧。”
周開蓮沒說話,看來兩人是早就商量好了。
王桂英有些著急,忙道:“這咋能行呢?這些家當都不分算什麼分家?拿幾十塊錢就把我們打發了?!”
餘秀也嘟囔道:“就是啊,廚房的家夥事置辦下來得花多少錢啊,有現成的何必去花那冤枉錢呢......要我說,那鍋灶幾家輪流著使就行了......”
在一起生活了快二十年,妯娌兩個還是頭一次在一件事情上意見統一。
周開蓮淡淡道:“鍋灶輪流使,恐怕你倆明天就能為了灶眼裏的一把柴灰吵起來。”
餘秀跟王桂英對視一眼,又都不自在地撇過眼去。
婆婆說的是沒啥錯。
可手裏就分了這麼點錢,壘灶買鍋後還剩個啥?特別是鍋,買一口大鐵鍋還得要工業券呢!她們上哪弄工業券去??
一時間,大房二房都不說話,場麵僵住。
這時,譚友平開口道:“如果你們有困難,可以先跟大隊借,錢或者票都行,等到年底再從工分裏扣。”
譚友良道:“就這麼定了吧。”
餘下的口糧和自留地就好分了,按人頭就行。
最後是老兩口的養老問題,也得提前說好。
其實自從前兩年傷了腰後,譚友良的身體就不如以前了,做木匠時的一些重活,大都是幾個兒子幫著幹的。眼瞧著年齡越來越大,也幹不了幾年了。
周開蓮倒是還行,本就比譚友良小好幾歲,麵貌看著也年輕,大家估摸著即便是譚友良倒了下去,周開蓮也能照顧。
但養老錢,幾個兒子是必須要給的,還有萬一生個病吃個藥,也得出錢。
最後商定,如果將來有一天譚友良不能再做木匠活了,三個兒子便每家每年拿出10塊錢給兩個老的當平常花銷。有其他諸如藥費之類的意外開銷,或者要添置什麼大件物品,三家再平攤出錢。
再如果,兩個老的如果都不能動了,那麼三家便必須到床前盡孝,不拘是一個月一輪,還是一年一輪。
王桂英青著臉道:“兩個老的能有什麼花錢的地方?用得著10塊錢?那春花姨家隻有兩個兄弟,每年都才給瞎眼老娘5塊錢呢。再說了,我們的錢是大風刮來的啊?一年才掙幾個錢呐?!”
養老的方案是譚友平提議的,他道:“那具體的數目你們幾兄弟再商議商議。”
“不用商議了。”譚友良眼睛往下垂看著地下,表情有些木,“5塊就5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