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蔡京問子,友人相辭(1 / 2)

申時,蔡鞗出了開封城北門,一行十餘人浩浩蕩蕩的北行而去。

蔡京坐在馬車上看著自己這個五兒子,心中也是十分感慨,他手中還拿著蔡鞗臨走之時送給自己的兩首詩。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北地不如京華妙,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台。”

蔡京吟誦了一遍這第一首詩詞,臉上不由一陣自嘲,他抬頭看著遠去的蔡鞗,又看了一眼在馬車外的老七蔡脩,不由一聲感慨。

“七哥兒,這首詩是你兄長走的時候留下的,正好為父也考考你,就在這裏給為父說說你的理解吧!”

這首詩是好詩,你小子走的自在灑脫,還要勸解自己這個老父親不要想太多,這個兒子是真的越來越有意思了。

老七蔡脩,現在也是剛剛進入太學,他接過父親蔡京遞過來的紙張,臉上滿是羨慕之色,因為蔡鞗的字十分工整且充滿了神韻。

“回父親,兄長的字跡似乎與往常有異,今日這書法字體圓潤遒勁且婉轉流美,暗含風骨又不失飄逸,極具魏晉之風,卻別有特色,孩兒尚未見過此等運筆之法。”

蔡脩言罷看到蔡京頷首頗為滿意,臉上也浮出了笑意。

“至於兄長所寫的這首詩,倒也體現了兄長的灑脫之情,開篇一句,說的是離家出走無論到了哪裏都要保持敞開寬闊的心胸迎接新的天地,保持樂觀曠達的心情,不要難受悲哀,從這短短幾個字就能夠看得出來兄長的放蕩不羈以及寬廣的胸懷正是孩兒需要學習的。第二句則是人生以及國家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達官貴人也沒有與生俱來的,似有規勸之意。至於第三、四句則是兄長以京華生活與北地外放對比,更傾向於遊曆大宋河山,所以對於那些小人的鄙夷討論也就不重要了,還拿了魯班的徒弟趙巧送燈台一去不複返的故事。不知道孩兒理解可有誤,還請父親點評!”

“不錯,理解還算透徹,想必你也看得出來,這第二句明顯是規勸於我,既然有些事情做錯了,那何必不總結經驗來挽回一些值得去做的事情。七哥兒,你說為父還來得及嗎?”

蔡京此言一出,讓蔡脩不禁一怔,有什麼人能夠抵擋的住現在的榮華富貴,反而再去推倒自己已經打造好的一切呢?

“孩兒,不知!”

蔡脩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隻好搪塞了過去。

“七哥兒,在這方麵,你不如你諸位兄長,做人不要產生依賴,因為父親不能陪你們走一輩子,老了,總歸是要走的。”

蔡京說著又拿起了另外一張紙張,上麵是蔡鞗寫的第二首詩。

“力微任重效死力,家翁難正定不支。

*******,*******。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老父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蔡京吟完這首詩嗬嗬一笑,這裏也引用了宋真宗時期隱士楊樸赴詔的故事以表達官事所羈不能自由自在的境地,他再次望了望蔡鞗離去的地方並未繼續考校蔡脩,隨後示意回府,而這第二首詩中的‘*******,*******’則是不斷縈繞在他的心頭。wωw.ξWΧs9.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