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找人去搬運大米,殿下,要不招募些百姓吧,也好讓他們對大明親近些。”
楊榮輕鬆的道,得知有朱棣任命的布政使到任後,他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一半,剩下的隻是讚畫一下而已,和謀士一個性質,不用事必躬親。
朱瞻基搖搖頭道:“剩下的那些戰俘不能白養著,在送他們去礦山之前,先去搬運糧食,若是有不聽話的,立時就處置了,省得到時候麻煩。”
_
礦山地處荒野,若是有人不安分逃跑,抓捕將是一件困難的事。
於是那些被判定為不可靠的戰俘被驅趕著去了碼頭,在半路還和以陳傑為首的一群官吏相遇。
陳傑看著很穩重,儒雅自然,可在從金陵到倭國的一路上,那些官吏卻見識了他的手段。
“陳傑的手腕強硬,但也不乏靈活,陛下的選擇果然沒錯。”
老遠看到那群人,楊榮就給他們分析起了陳傑這個人。
“倭國目前還未徹底平定,就需要這樣的人!”
陳傑的臉色看著不錯,至少比他身後的那幫子人好多了。
“有旨意!”
陳傑一到,還沒見禮就先宣讀了朱棣的旨意。
朱棣看來心情不錯,所以在旨意中不乏誇讚之語。
最後就是要求抓緊時間,早日把倭國徹底的平定下來,然後回師金陵。
“見過殿下。”
行禮之後,陳傑麵帶憂色的道:“胡大人的身體不大好,朝中近期有些……事情,讓陛下惱怒。”
朱瞻基的麵色一沉,“回去再說。”
回到居所,陳傑詳細說道:“臣出發前,胡大人就已經開始臥床了,朝中不少人都盯上了這個位子,為此手段用盡,陛下連續罷免了三人,這才稍微好些。”
“哦!興和伯,這裏有一封解先生的信。”
方醒接過信,走出前廳。
解縉在信中說了胡廣的事,胡廣自覺不起後,就讓人去信解縉,說是願意履行兩家的婚約,並對當年沒有伸出援手表示了歉意。
開始解縉沒同意,可最後聽說胡廣的女兒趁人不備絞了頭發後,這才鬆口。
可胡廣大概是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急匆匆的叫人去方家莊,和解縉飛快的走完了程序,接著就派人把自己的女兒送去了解縉的老家,也是他的老家完婚。
收好書信,方醒站在外麵,看著那些神色各異的官吏,不禁感慨著人生無常。
雖無首輔之名,可卻有一半首輔之實,胡廣可謂是人生贏家。
可這位人生贏家卻在最輝煌的時候,就要告別大明這個舞台了。
“可是婚約的事?”
楊榮出來問道,裏麵陳傑正在轉告一些朱棣對朱瞻基的交代,他不方便聽。
“是啊!臨死了就看透了,榮華富貴不過如此。”
方醒把書信收好,準備稍晚些就寫信回家。
楊榮笑道:“你才多大?就老氣橫秋的。”
大廳裏麵,陳傑低聲道:“殿下,朝鮮王一家身亡,此事朝中多有議論和疑慮,有人說這是興和伯的手段,還有人說,為後世戒,當……”
“當給我這個野心勃勃的太孫一個教訓嗎?”朱瞻基冷冷的道。
陳傑大驚,急忙說道:“殿下,朝中主要是說興和伯手段殘忍,並未涉及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