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婉兒麵對張東峰的提問,回應道:“領導,我是曲江農林大學畢業生,是定向招錄到鄉鎮工作的公務員,來天勝鄉工作三年了。”
張東峰繼續問道:“天勝鄉是大蒜之鄉,今年產量如何?銷售怎麼樣?農民能增收嗎?”
孫婉兒有些無奈地說道:“今年是豐收年,隻是種植戶手中沒有定價權,並沒有實現增產增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種植積極性。”
鄭冠華插話道:“問題已經存在了,你有沒有考慮過解決問題的方法?”
孫婉兒大概已經考慮過這方麵的問題,現在張口即來:“領導,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因為供需信息不透明,有點像股市,賭性很大。”
“如果想改變這樣的狀況,一是要打出農產品的品牌,對農產品進行分揀、包裝。二是最好由縣府出麵,統一組建供貨平台,讓各地的用戶可以采用拚賣方式,從而獲得大量穩定的訂單。這樣的話,銷售市場波動就會變小,為整個產業鏈提供確定性。”
鄭冠華看著窗外零散種植的大蒜,點了點頭:“我記得有個叫法是‘蒜你狠’,意思是大蒜的價格漲的太快,但讓種植戶卻沒有增加收益,看來搞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很有必要。”
孫婉兒看到在座的幾位縣領導都很和氣,膽子便大起來,此時接話道:“如果成立銷售合作社,我們還可以引進集大蒜分揀、封箱和貼標於一體的全自動流水線,
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還能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
說到這裏,麵包車已經到了一家大蒜種植現場,大家便下車進行實地考察。
鄭冠華意外地看到是個年輕人在負責,一打聽,原來他想把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帶回家鄉,他現在不僅大麵積承包種植,而且已經通過自播方式在進行銷售,業務還不錯。
鄭冠華此時有感而發:“對於農村而言,要讓農民擺脫‘天吃飯’、‘不愁種隻愁銷’。”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掛牌成立,鄉村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如果脫貧是保底,那麼振興則是發展。”
“在互聯網普及、移動互聯網興起的同時,中國農業正在從傳統農業轉向現代農業。中國‘三農’,從業主體到整個大環境,都在發生巨變。高鐵縱橫、政策利好、互聯網加持,‘三農’迎來了史無前例的鮮明場景。”
“我們要積極引導對‘三農’事業有熱情、有理想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為傳統農業轉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成為引領新農民、發展新農村、托起新農業的一支生力軍。”
不愧是原來從事團工作的,鄭冠華的口才了得,這一會兒功夫,便能脫稿講出這樣的話來,讓張東峰、孫婉兒,特別是這個年輕的種植大戶激動不已。
離開天勝鄉後,鄭冠華打算再看一個鄉鎮的情況,考慮到此時所有的鄉鎮領導聽說了自己在下鄉調研,都已經做好被突擊檢查的準備,那麼再去鄉鎮辦公場所毫無意思。
麵包車直接往前開,沒有多久便進入了江東縣唯一的山區鄉——象山鄉。
來到一個村莊裏,鄭冠華想找個地方洗手,卻發現裝好的水管成了擺設,擰開水龍頭根本不出水。
鄭冠華雖然才來江東縣任職不久,但他知道一年多前,江東縣就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把自來水管安裝到家,實現安全飲水全覆蓋。
此時有村民對鄭冠華、張東峰等人進行抱怨,他本來以為終於不用再人背馬馱地運水了,可是到現在水龍頭還不出水。有的是水管等設備破損失修,有的是水龍頭尚未接通入戶。
另一個村民指著路麵解釋道:“你們看,主管道修到了我家門口卻沒進家門。當初工程隊來村裏施工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我們都參與進來,協調土地給工程隊埋管,甚至還主動加入施工。”
此時一個中年人匆匆走過來,他認識縣府辦公室主任施臨波,看著施臨波的暗示,他對鄭冠華熱情地進行自我介紹,笑容憨憨的、顯得無比真誠。
張東峰聽他介紹,原來是這個村的村支書。
村支書陪著這些人來到一個地方,介紹埋在地下的自來水主管道,水管裏沒有水且已損壞,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在整理土地燒枯木的時候,把水管給點著了。
一行人再來到這個村莊的自來水蓄水池。水池是滿水狀態,但是水表房內,水表處於停用狀態。
隨後大家找到自來水管道,發現預留的入戶管道接口處被一個個黑色的塑料防塵蓋封住。村支書拿開防塵蓋,隻聽見管道中空氣排出的聲音,管道中並沒有水流過。
村支書無奈地說道:“各位領導,你們看,完全是掏錢買了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