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東興重工的以往(1 / 2)

王進抬腕看了看手表,搖了搖頭說道:“算了,改天再說吧。你辛苦下,加個夜班,大領導要把所有關於東興重工的材料整理出來,明天上午送到他的辦公室裏。”“要記住,這是你將功補過的唯一機會,一定要好好表現,不能有半點差錯,要是出了問題,咱們老賬新帳一起算。”

辛長遠抬起手來,敬了一個禮,嬉皮笑臉地說道:“領導請放心,我保證圓滿完成任務!”

王進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夾著皮包走向門外,一隻腳已經邁出門口,卻又停下來,轉過頭說道:“長遠,我的六萬元什麼時候才能解套?家裏過段時間要用錢了,要說炒股虧了,你嬸子肯定不信……”

辛長遠額頭冒汗,幹笑了幾聲,有些底氣不足地說道:“領導,你放心,大盤很快就要跌到兩千五百點,到時我再補點倉,吃一波反彈就回來了。”

王進‘唔’了一聲,又歎了一口氣,鐵青著臉,悶悶不樂地轉身離開。

辛長遠擦了擦冷汗,拿著茶杯走到窗前,向下望去,恰巧看見張東峰坐進汽車裏,他不禁歎了一口氣:“我算是撞到槍口上了,還是要時來運轉?”

吃過晚飯,張東峰與柳宜在餐廳裏坐了一會兒,就一起下了樓,從東興賓館後麵的小路,走出巷子,來到東江邊上,兩人找了一個涼亭坐下,慢慢地聊了起來。

通過柳宜的講述,張東峰對東興重工的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

這家企業的前身是大興機械廠,是東興市頗有實力的一家國營企業,主要生產冶金機械設備,效益最好時,曾有職工三千人,為東興市經濟發展,做出過極大的貢獻。

十年前,受製於整個行業不景氣,加上設備老化,以及自身管理等原因,大興機械廠很快沒落,最困難時,曾經有十個月無法開出工資。

衛平當時是常務副市長,他在率隊外出考察後,經過反複論證,決定對大興機械廠進行大力扶持,並將企業更名為東興重工公司。

經過一番精心運作,東興重工被列入省重點項目,由國家部委、曲江省、以及東興市三方共同投資,準備斥資五億元,打造出一家實力雄厚的地方龍頭企業。

隻是,項目的進展並不順利,原定的專項資金遲遲沒有到賬,東興市派出幹部馬不停蹄地往省裏、京城部委跑資金,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花去幾十萬元的公關費用,打點好各個部門,才將資金落實到位。

半年後,三方又組成聯合考察團,到外國進行考察。

考察團成員都是領導幹部,其中沒有一位是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

從國外購買的設備運抵東興市後,經過安裝調試,才發現有嚴重的質量問題,竟然有將近一半的進口設備無法正常運轉。

與外方的官司最後不了了之,除了那位主導談判的領導被問責外,最倒黴的就是東興重工。

公司在紅火不到一年之後,再次陷入困境,使得東興重工的工人群情激奮,引發出一係列聚集事件。

由於新聞媒體的報道,引起了省領導的重視,派出工作組進駐公司進行協調,最終平息了眾怒,但是從此東興市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隻能靠輸血維持企業的生存。

此時,衛平已經擔任東興市一把手,他決心徹底解決東興重工的問題,於是親自做了批示,市裏追加投資兩億元,企業再自籌一部分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並把東興重工的改製提上議程。

當時東興市的二把手何濤也很重視東興重工,邀請專家為企業診脈,並從外地高薪聘請優秀的管理人才,又通過私人關係,幫東興重工拿到了幾筆大額訂單,經過這番折騰,公司總算有了一些起色。

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企業改製的過程中,又爆發出腐敗案,除了幾位公司高管外,包括市長助理李炎在內的十多名領導幹部涉案落馬。

衛平在盛怒之下,親自跑到省裏告狀,此事激化了他與何濤之間的矛盾。

最終上麵領導將何濤調離東興市,從外市調來袁烈擔任二把手。

近兩年來,機械行業陷入集體低迷,東興重工的日子越發難過。

東興市財政此時並不寬裕,東興重工靠財政補貼來維持工資越發困難,再加上工人們對之前的集資方案不滿,要求全額退款。

在要求沒有達到滿足後,許多工人就開始四處告狀,搞得東興市非常被動。

張東峰感慨道:“國營企業就象唐僧肉,哪個妖魔鬼怪都想吃上一口,怪不得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