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白還是擔任市府辦公廳主任。陳無諾仍舊擔任龍觀日報副總編。林雨月還在電視台當主持人。
張東峰這段時間同樣堅持下鄉,同樣召開現場會。不用再向鍾九歌進行請示和彙報,也沒有人進行阻攔,張東峰做事完全可以快刀斬亂麻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龍觀市投資促進署正式揭牌成立。
這意味著,龍觀將以此為契機,全麵理順全市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體製機製,構建全市“一盤棋”的招商引才新格局。
這是張東峰進行提議成立的一家新機構。他認為開放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也是龍觀市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龍觀市始終要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開放的重點工作之一,持續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在成立大會上,張東峰發表講話:“成立龍觀市投資促進署,就是要加強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結合力度,進一步強化招商線與人才線的聯動互動,用項目聚人才、用人才帶項目,在項目信息、渠道資源、招引政策等方麵實現互聯互通。”
“要強化‘雙招雙引’,探索實施‘人才、資本、項目’打包引進模式,推進項目和人才招引深度融合。”
“下一步,龍觀市將強化統籌,打造招商引才新格局。與此同時,緊盯趨勢,拓展招商新賽道,比如圍繞資本流動新變化,開展金融資本融合招商;圍繞雙碳目標新機遇,開展節能環保產業招商;圍繞技術變革新發展,開展商業航天、元宇宙等領域前瞻性產業招商;圍繞企業布局新變化,開展跨國企業和央企招商等。”
“此外,龍觀市還將整合資源,優化招商新渠道。根據重點招商方向,精選機構開展專業領域合作招商。”
張東峰提議新組建的龍觀市投資促進署,作為市府派出的行政機構,歸入市府常務口管理。
同時,設立產業研究院,作為市投資促進署下屬事業單位,撤銷市商務局下屬市投資促進中心。
另外,張東峰還提議在中秋節來臨之際,讓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致人才的一封中秋家書,以其綿綿的情意和滿滿的真誠來打動人、吸引人。
“各位在龍觀市及龍觀籍人才朋友:見字如麵。值此中秋佳節,謹以此封家書送上我們節日的問候和誠摯的祝福……”
這封家書,紙短情長,講述了龍觀最新的變化,向廣大關心龍觀市發展的在龍觀市的人才或在外打拚的龍觀籍人才送去一份熨帖的問候,感謝他們在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奉獻創新,為龍觀的成長和跨越所做的付出和努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無論您身在何處,月光所照,皆是故鄉。龍觀永遠敞開懷抱,等待並守護著每一個心懷夢想、踏實奮鬥的家人……”
質樸溫馨的語言背後,流露出龍觀這座開放、包容的城市尊才愛才惜才重才之心。
“過去逢年過節,我們也會向廣大人才朋友送去祝福。而這一次,根據張書記的指示,我們直接回歸到‘人’的本身,通過家書的形式,讓身處五湖四海的人才朋友感受到來自家鄉的這一份惦記。”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道。
以此為基礎,龍觀日報聯合市委人才辦推出中秋特別策劃“遙寄家書話嬋娟”活動,邀請廣大人才通過書信或者視頻的形式,曬出自己的中秋感想和鄉愁故事。
“家書抵萬金、月是故鄉明。”有專家用一口龍觀話,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瀘海市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願為兩地的引資、引智、引進人才牽線搭橋,希望兩地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間共創共建、共享共贏。”
“中秋佳節倍思親,思念熱情溫暖的龍觀鄉親和近鄰,更思念遠在龍觀的家人和好友。今年因為研究工作繁忙,無法回到龍觀和大家相聚,實感遺憾。在此舉杯向明月,祝福美麗的龍觀市。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有機會一定回龍觀報效家鄉。”某專家進行回應。
溫暖、感動、振奮、思念、期待、幸福……來自天南地北的人才們寄出的“家書”紛至遝來。
他們之中有花甲之年依舊為家鄉的發展穿針引線的龍觀籍人才,有而立之年為科研事業全身心打拚的青年才俊,還有正在為龍觀市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的“新龍觀人”。
一段時間後,張東峰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基層暗訪督查城鄉建設與治理工作。他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努力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一刻也不放鬆”的緊迫感,以過硬作風補短板破難題,以昂揚狀態抓落實創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