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再過不就就會大雪封山,既然他們帶著的錢財食物足夠,那就晚一些再離去吧,這般貧苦積弱的秦國以後可就見不到了。
“公子,秦國窮的都是叫花子了,我們不回帝丘還進他們的城幹什麼?”小甲難以置信的睜大了眼睛,看著他們家公子急的又想哭了。
都病成這樣了怎麼還要在這兒待著,他們這些天吃的苦頭還不夠多嗎?好好一個人別不是燒傻了吧?
“馬上就要下雪封路,回去的路也不好走,先找人送消息回衛國,咱們等開春暖和了再走。”衛霽沒打算解釋太多,小甲少年心性,說多了他也想不明白。
衛國的巔峰時代早已過去,三家分晉之後,這個曾經的偽強便徹底沒落了。
“百工之亂”讓衛國率先廢除了奴隸製,他們變法時間比魏國李悝變法都要早,然而卻沒有像魏國楚國一樣因為變法而強大,反而因此國力更弱了。
其原因,別國變法由國君自上而下推行,衛國變法卻是被奴隸和百工強行逼著完成的,國君非但不是受益者,反而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因為國土都是膏腴之地,國中交通便利又有通商大邑,那一小片土地曆來都是中原兵家必爭之地,一望無際的肥沃平原誰不想要,可沒有足夠的實力卻擁有這麼好的地勢絕非好事。
民富國窮說的就是他們,衛國近百年來依附魏國,安安靜靜從不招惹事端,他既然占據了公子霽的身軀,總得為那個國家做些事情。
想讓衛國異軍突起直接一統天下那是不可能的,別看這個國家地方小,可人才的數量在諸國之中絕對名列前茅,如果可能,隻吳起一人就能讓衛國雄立於中原。
結果呢,那人在衛國散盡百萬家產也沒有得到重用,然後憤而離開去他國謀出路。
幾十年間,吳起率領魯國的軍隊擊敗過齊國,帶著魏國新兵打贏過秦國精銳,更有甚至,在楚國隻用一年便讓變法成效卓然。
如此大才,他就是飄上天了也不敢說自己能比得上。
魏國如今為什麼強盛?
一半是李悝變法,另一半就是吳起訓練出來的魏武卒。
衛國人才眾多,卻都在他國建功立業,一來是因為國內爭鬥不休,子殺父侄殺叔,隻近幾十年才好些;二來便是曆代國君皆不務正業,說句不好聽的,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當今衛公雖然不似衛懿公那般荒唐到封鶴為將軍,卻也沒正經到那裏去,衛霽想起這具身體記憶中的衛公不逝以及帝丘中“和藹可親”的官吏們,忍不住又頭疼的捏起了眉心。
真不是他沒出息,而是衛國從上到下都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誰強認誰當老大。
戰略什麼戰略,沒有戰略,有就是找個老大抱大腿!
戰國紛爭不休,衛國卻無欲無求,連吳起都隻能在別國施展手腳,他哪兒來的本事能讓那些安逸慣了的家夥們燃起鬥誌?
與其將希望都放在不靠譜的魏國身上,不如換個更強大更穩定的靠山。
說他有私心也好沒見識也罷,身為華夏子孫,又自小在秦嶺幽穀中長大,金大腿這種東西除了秦國他真的找不出第二個選擇來。
雖然現在的秦國又窮又弱,但隻要秦人血性還在,那就都不是問題。
秦魏兩國因為河西之地糾纏了幾十年,魏國兵強馬壯想要一鼓作氣滅了秦國,秦人卻是寧肯死戰也不肯投降,打不過可以退,緩過來氣兒回頭繼續打,即便打不贏也不會讓魏軍再向西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