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關於黔中道丘家三房丘瑾瑜的死,隴右道如今是眾說紛紜,不過在渭州,還有鄰近的麟州府、鄯州府,百姓們自然相信從鑲武縣傳出來的消息。
“呸,還說是讀書人,當時鑲武縣那麼危險,三千蠻夷大軍圍在城外,連五六歲的孩子都拿著菜刀上城樓去了,丘瑾瑜竟然逃走了,還說是去救人,我看他就是個慫包,自顧自的逃命去了!”
酒樓大堂裏,吃飯的客人多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說起這事來,而三杯酒一下肚,性子暴烈的漢子們一個個說的唾沫橫飛,言語裏都是對丘瑾瑜的不屑和鄙夷。
“馬老三你他娘的又在胡扯,五歲孩子能殺個屁啊?”旁邊一桌的客人樂不可支的大笑起來。
馬老三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豪放的一抹嘴角的酒漬,洪亮的嗓音又提高了三分,“老子可是七尺男兒,一口唾沫一口釘!”
“我舅爺家的小英子就嫁到了鑲武縣,聽說為了對付那些蠻夷子,過年買的一罐子豆油還有熬的豬油都拿出來了,放到城樓下的大鐵鍋裏燒熱了,然後送到城樓上,守城的人拿著葫蘆瓢一潑一個準,燙的那些蠻夷子哭爹喊娘的。”
臨窗一桌的客人也跟著附和起來,“聽說後來沒有油了就燒開水,隨便挖點積雪過來就是一大鍋熱水。
“好像還把麵粉都拿去了,當時我一聽還以為做麵疙瘩呢,誰知道是把麵粉撒出去了,聽說用火箭一射,麵粉竟然跟炮竹一般爆炸了,把那些蠻夷人嚇的跪地求饒,高呼長生天。”
不怪隴右道的百姓們如此熱衷談論此事,據說還是在前朝的時候,官員昏庸無能,守邊關的將軍是從京中來的毛頭小子,連紙上談兵都稱不上。
那一年也是冬天,一股蠻夷人同樣是繞過了渭州營,隻不過去的另一邊的白玉縣,五百人的蠻夷人攻破縣城後長驅直入,燒殺搶掠,等渭州營和衛所的援兵趕來時,白玉縣屍橫遍野,鮮血都染紅了地上的積雪。
被殺的不僅僅是手無寸鐵的百姓,縣衙也被蠻夷人攻占了,縣令和其他官員的腦袋都被蠻夷殘忍的割了下來,最後懸掛在屋簷下。
五百蠻夷大軍就幾乎把白玉縣屠殺殆盡,更別說這一次是三千人,可誰能想到蠻夷縣城不但守住了,最後還把三千蠻夷人殺的殺,抓的抓,就為這消息,不少百姓過年的時候都多喝了幾杯酒,心裏高興那。
眼瞅著話題被帶偏了,角落裏,一個黑瘦的漢子不由詫異道:“可我怎麼聽說丘瑾瑜和將軍府的小公子兄弟情深,知道楊小公子遇險了,所以才帶著手下冒死趕往凹子口營救。”
喧鬧的大堂在黑手漢子開口後有一瞬間的安靜,隨後有人接過話,“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老子是不相信!難道小公子的命是命?鑲武縣那些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守住了城門,救下的就是千萬個百姓,都說讀書人深明大義,哼!”
“是啊,我聽說楊小公子之所以大半夜的出現在凹子口就是因為得知鑲武縣被圍困了,所以不顧安全的帶著隨從趕回去支援,這才被人給伏擊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楊旭此舉才是大義,丘瑾瑜去凹子口的目的不管是什麼,可他丟下鑲武縣的百姓逃走了,這是不容更改的事實,就算有人說的天花亂墜,可百姓們不會買賬。
一個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嗤笑一聲,“對小公子有救命之恩,那以後就可以平步青雲了,可比救平頭老百姓劃算,仗義多是屠狗輩,負心每多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