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旅途(1 / 2)

第465章

不同於隴右道的天寒地凍、風沙少雨,黔中道氣候宜人,雖說還是比不上江南宜居,但六月的黔中道比江南更加涼爽。

“古木陰陰六月涼,幽花藉藉四時香……”

馬車緩緩的行使在官道上,湛非魚同樣慢悠悠的誦讀著詩詞,雖說車馬勞頓,可在路上走了半個多月倒也習慣了。

“小姐,還有半個時辰就能到榴縣。”趕著馬車的何生說了一句,在隴右道待了半年多,這會看著官道兩旁的綠色盎然,何生都有些不習慣,也難怪小姐都有興趣背詩。

榴縣距離黔中道的府城不遠了,湛非魚掀開簾子向著外麵了過去,和風拂麵、滿眼綠色,“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乍一看還以為回到了金林村。”

“小姐想家了?”何暖正在做針線,不由抬頭看向趴在車窗前往外看的湛非魚,大半個身體都快探出窗戶外了,說到底小姐也隻是半大的孩子,這一離家都大半年時間了,隻是想到金林村,何暖又不確定湛非魚是不是思鄉。

湛非魚恍惚了一下,每個月她也會寄一封家書回去,隻是半年才收到了一封送回來的信,還是村正家的四哥代筆的。

村裏如今蔬菜生意做的很好,家家戶戶不但開了荒地也養了不少雞鴨,這些都送去了上泗縣的酒樓,家家戶戶的銀子都寬裕了不少。

如今美人妝的作坊也擴大了規模,不單單村裏人能在作坊裏幹活,每個月拿工錢,四鄰八鄉的村民也都想過來做工。

如今的金林村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擴大了幾乎一倍,村子外蓋起了一幢一幢的房子。

因為沾了村裏的光,湛氏一族如今可謂是人丁興旺,而且老族長和族老們說話做事也極有威信,甭管以前和老湛家走得近還是有過節的,如今都捧著老湛家。

隻是對比老宅的人,真正受益的還是搬出來的李氏。

“我爹如今已經搬回去和我娘住了,之前聽大哥哥說我爹娘一直在吃藥調理身體。”湛非魚不是不想念李氏,隻是一想到老宅的那些人,想到當初湛老大的愚孝,這思念就打了折扣。

如今知道他們過的好,甚至可能會再有一個親生孩子,湛非魚便安心了,這思念也被壓到了心底最深處。

敏銳的察覺到湛非魚笑容裏一閃而過的落寞,何暖遲疑了一下,溫聲開解道:“等鄉試之後小姐就要去京城了,顧學士和七爺也都在。”

比起金林村的人,何暖感覺顧學士和殷無衍才是湛非魚的親人,即便沒有血緣關係又如何。

“別,去了京城每天要在老師眼皮子底下讀書。”湛非魚笑了起來,像個無憂無慮的小姑娘,“就說這次去黔中道,老師都讓我去臨江書院,一天都不讓我鬆懈,隻希望夫子不會整日讓我寫詩。”

臨江書院是黔中道最大的書院,書院建在半山腰,因為一側臨江而聞名,不同於府學和其他書院的是臨江書院也招收女學生。

隻是書院並沒有區別對待,女子要進書院讀書就需要和其他人一起考試,通過考核便可,日常授課也是一樣,至於能不能跟上進度,日後參不參加科舉書院都不管。

說到底書院隻負責傳道授業解惑,正因為如此,書院的女學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官宦世家也好,書香門第也罷,一般都有族學,而且家中也能請得起夫子單獨授課。m.x33xs.com

畢竟不科舉的話,讀書的女子真沒必要精通四書五經,擅長時文策論,倒不如多花時間在琴棋書畫上,再學習如何管家,這才是後宅女子立身之道。

馬車在天擦黑的時候進入了城門,街道兩旁的鋪子都已經掛起了燈籠,街市上依舊熱鬧,人來人往的看得出比一般縣城要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