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縣丞一眼就看出朱縣令的不悅,隻是忌憚著小姑娘的來頭,所以並未表露的很明顯。
相對於動怒的朱縣令,湛非魚並不在意,“大人可想過開個作坊專門賣榴縣撥霞供的底料?”
榴縣廚子做出來的撥霞供之所以味道正宗,是因為有不外傳的秘方,這底料裏各種香料就高達四五十種,還涉及到各種香料的用量和熬製手法。
所以外人即便吃了撥霞供,也很難研製出這底料,最多七八成的相似。
端著茶杯的手微微收緊了幾分,朱縣令壓著不滿冷聲開口:“販賣底料的確是一門生意,此前就有人嚐試過,但賣的貴了沒人會買,賣的便宜了並不劃算。”
朱縣令看了一眼淡定從容的湛非魚,冷臉上壓著怒火繼續道:“聽說湛姑娘手不釋卷,想必也知道大慶律,本朝可是禁止宰殺耕牛。”
榴縣撥霞供的底料裏需要用到牛油,還有榴縣的辣椒,少了這兩個味道就不夠正宗,可大慶朝禁止殺牛,最後這底料都是用豬油代替的。
隻有幾家大的酒肆和縣衙這邊打好了關係,一旦有耕牛意外死亡,或者老死必須得宰殺了,牛油就高價賣給這幾家酒肆,這點牛油熬出來的底料才正宗,每年也是供不應求。
所以湛非魚這提議乍一聽可賺銀子,但能賺到的數量有限。
再者這底料一旦在其他州府賣得好,當地的商賈必定會紛紛效仿,也許他們的底料不正宗,可從榴縣把底料運過去這運費肯定要加到底料上。
如此一來,當地商賈的底料或許不物美,但必定能價廉,而榴縣的底料價格昂貴,即便味道正宗了一代又如何?普通百姓也舍不得買。
“如果我再提供一個方子,隻有買了榴縣的底料才能購買這種吃食呢?”湛非魚示意何暖上前。
吃食?
不說朱縣令麵色更加難看,韋縣丞也有些失望,原以為湛非魚會讓家中長輩過來榴縣,沒想到她隻打算提供一種吃食的方子。
衣食住行這些行當裏,其實吃食是最容易模仿的,有些廚子天生有一條靈舌,東西一入口就能分辨出裏麵加了什麼,多嚐試幾次就能破解了秘方。
何暖走上前打開帶來的食盒,解開油紙包,將裏麵的吃食放到了碟子裏,隨後又退回到了湛非魚身後。
朱縣令和韋縣丞側目一看,這是麵條?四四方方的看著像是糕點。
麵條在前朝本叫湯餅,大慶朝建國後國富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廚子們也就有精力來研究吃食的口味了,不再是簡單的把湯餅放入清湯裏煮,而是有了各種澆頭。
可不管是前朝還是本朝,這麵都是要放到鍋裏煮開了吃,這樣擺放在碟子裏還是第一回見。
“大人可以嚐嚐看,口感酥脆,可以幹吃,亦可以放到撥霞供裏煮著吃。”湛非魚招呼朱縣令和韋縣丞嚐一下。
朱縣令拿起一塊,放入口中嘎吱一聲響,那酥脆鹹香的口感讓人吃驚。
“這麵塊的確不錯。”韋縣丞也吃完了,酥酥脆脆的,老人小孩估計都愛吃,至於放到撥霞供裏煮著吃,韋縣丞估計和普通的麵條口感沒多少不同。
“當做幹糧卻是上上選。”朱縣令的確喜經商,東西一入口就立刻看到了商機。
比起當成糕點放在鋪子裏賣,這種更適合長途跋涉的時候當幹糧好吃,總好過冷硬的饅頭或者幹的噎死人的餅子。
擦了擦手,又喝了兩口茶之後,朱縣令麵色終於舒緩下來,又看了一眼碟子裏還剩下的幾塊方形麵條,“這麵塊可容易仿製?”
剛剛吃的時候朱縣令就發現了這酥脆的口感應該是經過熱油炸了,爾後灑了些增香的調味料,麵塊的成本就不低,榴縣百姓富裕,也舍不得那白麵當零嘴吃,更何況還要過油。
如果配方再簡單的話,那麼榴縣的作坊即使占了先機,很快就會被其他大商賈仿製,然後取而代之,這也是朱縣令想要讓大商賈來榴縣的原因,本地的小商戶實力太弱,根本抵不住外麵大商賈的排擠和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