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在地上的郭瑾垂著頭,皇帝隻能看到郭瑾同樣花白的頭發。
郭瑾聲音低沉的說道:“陛下,朝廷這一年征了三次軍糧,還牽走了一頭牛,說是要去打叛軍,家裏也沒有什麼好東西獻給陛下,請陛下不要嫌棄。”
“朕怎麼會嫌棄?”熱淚盈眶的皇帝拿起籃子裏的食物吃了一口:“放心吧,這是你們對朕的忠心,朕不會嫌棄。”
周圍那些跪著或者站著的人,紛紛發出低低的抽泣聲。
皇帝老了,控製力大不如前,他心情激蕩之下,渾濁的淚水順著臉頰滑落,讓老皇帝口中的食物多了幾分鹹味。
皇帝擦了擦臉,這才發現,不知何時自己的臉頰上滿是淚水。
郭瑾跪在地上緩緩說道:“陛下,安旭山當年包藏禍心,他一人身兼三鎮節度使,就連我們這些都知道他要造反了……陛下,聽說這些年也有大臣告發安旭山的陰謀,但陛下卻不願意聽從他們的勸告……”
聽著郭瑾這麼直接的話語,百姓們麵麵相覷,生怕皇帝一怒之下把郭瑾殺了。
但郭瑾已經是風燭殘年,他梗著脖子跪在地上,對皇帝難看的臉色絲毫不懼。
沒有人敢說話,周圍暗弱的光線照在皇帝蠟黃的臉上,讓那張滿是皺紋的臉明暗不定。
過了片刻之後,老皇帝歎息著說道:“這些年,朕確實是被他蒙蔽了,隻是如今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聽著皇帝的話,周圍幽幽的哭聲變得更加響亮了一些。
雖然皇帝滿臉皺紋、神情愁苦,但是站在遠處的明嶽看到這一幕,心中並沒有多少同情。
為了這個皇帝的剛愎自用、傲慢無知,整個天下幾百萬人流離失所,直接死在兵災中的軍人和百姓不下六十萬,大河南北民生凋零。
而且,這場戰禍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老皇帝步履蹣跚的回到自己的車駕上,放下了車簾和門簾,再也沒有出來。
——相對於皇帝無臉見人的樣子,趙林甫這位宰相倒是忙得不可開交。
車隊現在最缺的就是糧食和草料,趙林甫派出禁軍士兵四處收集糧草,但也不堪使用
到了夜裏,疲倦無比的趙林甫強打精神,又把兒子趙釗叫來,詢問天策軍那邊的情況如何了。
對於這五千天策軍,趙林甫是下了功夫的。
禁軍和皇宮侍衛雖然很重要,但是對於趙林甫這種“外臣”來說,始終難以把禁軍和侍衛的忠心拉過來。
如果在去蜀中的道路上發生什麼事情,這些禁軍和侍衛肯定是偏向皇帝的利益。
而天策軍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五千天策軍,雖然是殘兵敗將,但能夠從潼關之戰中逃出來,都是身強力壯的猛士
他們不但能征善戰,而且跟叛軍仇深似海。
就是老皇帝投降了,這些天策軍也不見得會投降的。
今天,那些天策軍把自己寶貴的食物拿出來分給大家,說明還是有幾分忠義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