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並不是什麼稀罕事。
當年的衛伯玉,後來的安旭山,再後來的大燕皇帝史四明——其實這些人都是功高震主的強悍存在。
隻是,很少有人像明嶽那樣,手把手的將皇帝扶上了寶座。
如果不是明嶽,李擴多半已經死了三次以上,自然是無法成為皇帝的。
如果不是明嶽,也許李擴現在還躲在蜀中的某個州府裏麵,哆哆嗦嗦的負隅頑抗。
如果不是明嶽,也許安慶西的叛軍就已經席卷天下。
更別提水淹麥城的事情了……
傷亡兩千多人,以水攻火攻的方式,殲滅了燕軍十二萬精銳,這份功勞高得讓人不知道該如何獎賞。
所以,當水淹麥城的捷報送往兵部之後,兵部尚書陳友方的臉上,沒有任何笑容。
兵部的小吏見尚書大人的臉色不對,他戰戰兢兢的問道:“大人?”
陳友方似乎如夢初醒,他露出一絲笑容:“確實可喜可賀,不過事關重大,還是要再次發信鴿去前線確認一下。”
兵部的小吏躬身答應,但心裏卻在腹誹尚書大人的麻煩。
捷報本身就是從前線發來的,上麵有官印,有畫押,信鴿上也有兵部的編號,還需要確認什麼?
小吏走了之後,陳友方站起來,換上官服,然後讓人備轎、入宮。
李擴的宮殿依然比較簡陋,但戒備森嚴。
雖說陳友方是侍衛們都認識的兵部尚書,但侍衛還是上前仔細檢查了一下陳友方,確認這位尚書大人沒有攜帶武器,這才由太監陪著陳友方來到勤政殿。
宮殿裏彌漫著酒氣。
李擴坐在書案前忙碌,臉紅紅的,興致頗高。
在勤政殿的角落裏,擺著方桌和凳子。
桌上有五六個菜,兩壺酒。
菜肴和碗筷都有用過的痕跡,顯然皇帝已經自斟自飲的慶祝了一番。
“友方來了?”李擴紅光滿麵的說道:“來人,給陳尚書看座!”
陳友方恭恭敬敬的道謝,然後側著身子坐下。
兵部有兵部的消息渠道,而皇帝,也有飛魚衛和皇城司幫忙傳遞消息。
麥城大捷的軍報,同樣到達了皇宮之中。
看得出來,李擴是非常高興的。
李擴確實是沒法不高興的。
自從李擴登基以來,手頭上的兵力一直不足。
而不論是安慶西還是史四明,都是兵強馬壯,輕易就能拉出十萬、二十萬大軍。
可憐李擴剛登基的時候,才幾千殘兵敗將。
在明嶽的大力幫助下,官兵總算一步步強大起來,並擊敗了安慶西這個心腹大患。
可惜相州之戰,官兵被史四明偷襲,從此之後元氣大傷。
這一次麥城大捷、水淹七軍,就算不能徹底改變局勢,但也算是將雙方的兵力給扳平了。
正因如此,李擴才會無比高興。
但陳友方進了勤政殿之後,坐在那裏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讓李擴的心情也變得沉鬱下來。
君臣二人談了片刻,李擴看著陳友方欲言又止的模樣,他搶先說道:“朕知道你在想些什麼,但此事完全不必操心。”
李擴不緊不慢的說道:“前線的士兵,給予一些糧餉酒肉的獎勵即可,這雖然是一大筆花銷,但卻看得見摸得著,沒什麼好擔心的……至於立了功的將軍和校尉,你們兵部將功勞記錄在案,然後照流程給予升遷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