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房李四一時半會還沒反應過來,臉上狗仗人勢的囂張頓時凝固,顯得格外可笑。
緊跟著,李四看著那身大紅色的官袍,隻覺得頭皮發麻。
——整個兵部衙門,穿著大紅色官袍的隻有一個人。
那就是官居一品的新任樞密使李艾。
李四隻覺得脊背發涼,他兩腿發軟,尿水頓時把褲襠給淋濕了。
正在打人的程海措手不及,連忙跳開幾步。
在不遠處圍觀的士兵一陣哄堂大笑。
樞密使李艾氣得鼻子都歪了,他無奈的揮了揮手,兩名侍衛走過來將李四拖進了房間裏,免得他在大門前丟人現眼。
定了定神,李艾晃了晃手裏的公文:“請問哪一位是程海將軍,哪一位是明嶽大人?”
樞密使大人雖然在問話,但是目光已經不由自主的朝著明嶽投了過來。
說起明嶽這個人,現在帝都之內,當朝的文武官員都是有所耳聞。
他是皇帝的救命恩人,而且是好幾次的救命之恩。
他是朝廷的影子軍師,身上沒有官職,卻管理著大小事務,直接架空了兵部。
他是戰場上的無敵統帥,在絕境中反敗為勝,殺得二十多萬燕軍土崩瓦解。
可是,這個叫明嶽的人,卻極少在帝都露麵……
直到李艾收到這封由衛伯玉親筆書寫的書信。
書信是跟著公文一起送來的。
當樞密使大人打開好友衛伯玉親筆寫的書信,不禁被裏麵的內容驚呆了。
書信中,衛伯玉用密密麻麻的五頁紙,細述了明嶽如何擊敗燕軍的奇謀。
書信結尾,衛伯玉還寫了首詩:“幽燕雨後晴,邊塞夏先秋。千裏逐窮寇,為解帝王憂。”
先前李艾一直沒出來,就是在看這封信。
看完這封信,李艾對明嶽真是無比敬佩。
以前李艾對明嶽的事情,當然有所耳聞。
隻是這些事情,多半都是含糊其辭的傳聞。
而這一次,是李艾的老友衛伯玉,詳細為他述說了明嶽的事情。
他水淹七軍,葬送了燕軍十萬精銳。
他困守孤城,擾亂敵軍,在絕境之中反敗為勝。
他果斷追擊,打得燕軍站不住腳,一路敗退千裏。
於是李艾連忙帶領侍衛出來迎接。
樞密使大人的眼睛是雪亮的:那個傻大黑粗穿著甲胄的將軍,當然不會是明嶽。
其他的士兵也是絕不可能是明嶽。
隻有那名穿著淡青色長袍的書生,才是大名鼎鼎的影子軍師了。
李艾心中暗暗佩服。
這樣有功於國的人,卻不貪圖功名利祿,實屬難得。
李艾彎腰行禮,目光卻不由自主的落到了明嶽腰間的長劍之上。
帝都的名門公子,都以習武為恥。
而明嶽的腰間卻懸掛了一柄兩尺多長的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