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電視劇裏的痛哭擁抱勸慰,江雪的第一反應是憤怒。她不與淩學民對話,隻是對著女兒怒吼:“你爸爸是個不負責任的人!”
女兒那時已經讀初二,懂事了。
淩學民不願意讓女兒聽到妻子如此評價自己,他一向把女兒當自己的命,妻子這樣對著女兒指責他,他接受不了,他不想自己在女兒心中的形象有任何一絲坍塌。
淩學民在後來回想,覺得讓自己最終放棄自殺念頭,還是因為兩個孩子——5歲的兒子給他發視頻,奶聲奶氣地和他說話:“爸爸,我希望你能早點好起來。”
小孩子當然沒有意識到自己這句話的力量,淩學民卻記住了這句話。
“我後來就想,如果自己不在了,我的兩個孩子就沒有爸爸了。他們那麼小,沒有爸爸多可憐。”淩學民跟前來探望自己的張東峰說起這話時,帶有一絲哭聲。
淩學民從此再也沒有嚐試過自殺,“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恐怕是熬不過那關”。
當然,張東峰隔半個月或一個月的探望和指示,也給淩學民這樣的人活下去的勇氣。
安全事故的輕傷者陸續出院了,留下的都是一時走不了的人。他們分別安置在龍觀市三家重點醫院裏進行康複治療。
沒有張東峰的支持,醫院和相關部門不可能一直堅持給這些人給予無償治療和精心護理。
淩學民與其他人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聯係,時而溝通病情康複的進展,時而互通消息。
在更多的時候,互相看著彼此的存在,或許就已經是一種力量,像一同漂浮在茫茫大海上的遇難者,其實誰也顧不上誰,但偶爾對視一下,便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安慰。
淩學民和同病區的兩個病友走得近一些。
一個是陳理明,是淩學民所在醫院裏在安全事故中受傷最嚴重的一位。就算治療到現在,陳理明依然處於半昏迷半清醒狀態,根本說不了多少話。
淩學民有時會搖著輪椅去病房看看他,想說什麼,卻也不知道能說什麼。
另一個是孫睿明。他的傷比淩學民更重,頸椎以下全都不能動,導尿管導了一年了,始終沒法取下來。
孫睿明有時甚至會羨慕陳理明,相較於後者的意識模糊,他痛恨自己神智清醒。他的情緒會不定期地陷入消沉和悲觀,哭著對身邊的人喊:“我已經承受不了了,堅持不下去了,這樣治療真的太痛苦了。”
情緒失控的時候,他會更激烈地喊道:“讓我死了算了,行不行?”
旁邊的人心都碎成一團,可是誰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
有人期期艾艾地勸他“不要哭了”,說完連自己都覺得那話太過輕飄。
就算張東峰等人前來探望,他都不知道如何進行勸解。
作為領導,隻要人還活著,他就要吩咐醫護人員進行搶救和治療。
其實上,有些重傷人員過的生不如死。
也許死亡對於他們來說,是個解脫。
隻有淩學民偶爾能勸得住孫睿明,因為他能理解後者。
孫睿明不能釋懷的情緒是“懊惱”,他恨為什麼是自己要遭遇這一切。
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縈繞在淩學民心頭,折磨著他、讓他走不出的心魔——他常常忍不住去想。
可是時間久了,淩學民就不再糾結了。他說,想這些有意義嗎?能改變事實嗎?如果沒有意義,那就接受吧。
淩學民知道曾經許多人都伸出手,想努力把他們從情緒泥沼中拉出來,但他也清楚地知道,旁人其實永遠無法與自己感同身受。
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艱難地跋涉出來。
把自己救了出來的淩學民,也在泥沼邊對孫睿明伸出了手,他要將後者拉出來。
隻有同樣經曆過無邊黑暗與痛苦的人,才有資格說出“我理解你”。
孫睿明羨慕淩學民,羨慕後者終究還能動一動;能站起來,能蹣跚著走幾步。淩學民苦笑,沒想到這樣的自己竟也能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不過,聰明的他很快也就順著孫睿明的話說下去:“你羨慕我,可你知道嗎?我這兩條腿,一開始也是完全動不了。現在能動了,是不是?隻要你不放棄希望。”
孫睿明被淩學民勸說動了,不再排斥治療,開始積極地練習。
在最近一次聯係中,孫睿明興奮地告訴淩學民,自己的胳膊可以微微抬起來了。
淩學民顯得比孫睿明還要高興:“你要繼續努力。下一步,也許你的手指就能動了。再以後,就能坐起來,就可以走路了。”
“比起那些死去的人,我們終究是幸運的。你要相信,老天既然沒有讓我們死,就一定不會把所有的苦難都放到我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