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慎之又慎(1 / 2)

“寡人並無傳詔。”

蕭鴻辰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投向養心殿外,並未落在階下的嚴守臣與蕭仲康身上。

“你二人聯袂而來,就是為這些許小事,來質問於朕?!”

他今日不作畫,便是在等。

驚聞蕭鴻辰口中‘質問’二字,嚴蕭二人當即在殿下撩袍跪倒,連稱“該死”“不敢”。

蕭鴻辰卻不叫起。

“臣,懇請聖上三思。”嚴守臣跪伏在地,依舊直言道。

蕭鴻辰卻隻是冷笑一聲,“三思?不過是朕身前的一位侍衛統領,卻不知有何需要三思之處。”

他目光低垂至嚴守臣身上,“如此便請國公教教朕,是需要思危、思退、思變,還是思前、思後、思側?”

“臣不敢!聖上明鑒,雖隻是侍衛統領,卻也是當朝一品大員。何人堪當此任,不可不慎。”

“不可不慎……嚴愛卿說的好。”他轉首望向蕭仲康,“裕親王來說說看,自寶順十二年,老統領薛平貴榮養歸鄉之後,侍衛府統領一職暫缺至今已有八年之久。那麼這八年間是誰之不慎?又是誰之慎!”

“這個……”蕭仲康頭也不抬,口中含混不清的吱嗚了聲。

蕭鴻辰扶案而起。

“寡人坐擁天下,乃宇內萬民之共主,身邊侍衛現如今不足區區百名……這是誰之不慎?又是誰之慎!亦或者說,這朝中有那處心積慮之人,生怕朕身邊的侍衛太多了些?”

此等質問,誰人敢接。

嚴蕭二人隻是一味深伏於階下,皆不敢言。

“陛下息怒……是臣等不察,以至疏忽了……”蕭仲康終於算是言之有物的謝罪道,“是臣等之罪,請陛下責罰。”

“寡人的天下還要仰仗裕親王與嚴國公二位股肱之臣。兩位國之柱石,何罪之有……裕親王言重了。”

“侍衛統領確實不能暫缺下去,隻是聖上,那蘇赫不過年方弱冠,聽聞是北狄蒲類王穆鬆之子。這終歸是……”嚴守臣執意言道。

“終歸是朕的子侄!”蕭鴻辰斷然便將蘇赫的身份當眾定了性,“正因為他是穆鬆之子,蒲類遺澤,與這朝野上下並無半分瓜葛,朕才信的過他。至於正一品的大員……這手下不過百名侍衛的正一品大員,應該礙不了諸位大臣的好事吧。”

“聽聞,這兩日,這位蘇大人……”嚴守臣咬了咬牙,終究是換了稱謂,“正在組建聖上的親軍營……”他衝身側的蕭仲康低望了一眼。

“刀兵乃國之大事,新建一軍籌措繁雜,耗資巨大,牽涉極廣……沒有萬全準備,倉促行事怕是……終有不妥。”蕭仲康接過嚴守臣的話,繼續說道。

“寡人的親軍營,不過是蘇赫在披香殿中偶然提起。便由著他去試試,這也是對他這位侍衛統領的考校之意……裕親王所言極是,新建一軍千頭萬緒談何容易。不過寡人想問問二位,他是從戶部支取過一文銀錢,還是去樞部要了一兵一卒?”

“聖上。”嚴守臣懇切的言道,“這不僅僅是銀兩這般簡單的……”

“哦?是麼?”蕭鴻辰的目光就變得頗為玩味,“不簡單?當然不簡單!”

他踱開兩步,沉聲道,“寡人登基這二十年,滿朝文武不要說替寡人謀劃親軍營組建事宜,更是於此一張奏呈也未見到……一位來自域外北狄的臣子,卻要一力承擔此事,隻想著替朕分憂,這當然不簡單。隻這份赤膽忠心,就很不簡單!”

……

立於殿中,蕭鴻辰看著嚴蕭二人退去的背影。

他的嘴角漸漸浮現出一絲冷意。

他將親赴天祭壇祭天一事,早已是天下皆知,然而這兩位擎天白玉柱卻自始至終對此隻字未提。

當日裏將有百官隨行,大駕鹵薄,一應儀仗護衛之責,他們顯然也從未放在心上……

他們這是等著要看他這位久不露麵的帝君的笑話。

明麵上朝臣為此高呼他這位天子為社稷萬民行此祭天祈雪之盛典,聖德無邊。實則他們心中怕是認為這本就是個笑話……又或者,他們壓根就認為他這位久不臨朝的天子,永遠也不要出現在百姓麵前才是好的。

那便讓他們看看!

他哪怕是隻用雙腿雙腳,走也要走去天祭壇!

……

祈雪前日。

……

親軍營的駐地,與清泉寺不過一牆之隔。

這座倉場麵積極大,之所以廢棄,是因為康公公說它是廢棄的,那便是的。

前後三排幾十間巨大的倉房,後一排改建為馬廄、料倉、糧倉和武庫,前兩排分做營舍,現如今的親軍營全安置下之後依舊顯得空空蕩蕩。

時間很緊,明日裏便是祭天祈雪之日,蘇赫到的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