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城大捷!
在這個異常炎熱的仲秋之季,這則消息就好似一場恰如其分的秋雨,降臨在京城,去盡了難熬的暑氣。
朝堂振奮,萬民歡騰。
大街小巷上的黎民百姓,往來彈冠相慶,人人麵帶喜氣。接連數月之久,沉甸甸壓在京城民眾心頭的陰霾終於一掃而盡。
京中各類邸報都被瘋搶一空,邸報之上,經過文人墨客的潤色,邯城大捷的種種細節被描寫得栩栩如生。
多少人為自刎陣中的神武軍統帥薛金桂將軍扼腕垂淚。
無數父老高呼邯城知府袁承煥實乃大夏鎮海紫金梁!
英勇就義,與敵將一同墜城犧牲的袁闊程,被邯城軍民奉為邯城隍尚且不夠,京城萬民相約要在朱雀皇道兩側向景帝跪薦袁闊程為護國神將!
不少小作坊私底下已經開始描畫刻板,今冬年節的門神符畫,便是威風凜凜的左忠義薛金桂,怒目圓睜的右赤膽袁闊程。
然而這一切皆不算什麼。
接連數日,坊間市集之上神策軍威武的呼聲是一浪高過一浪。邸報上寫的明白,便正是神策軍一路追殺自邯城退卻的大秦軍,痛打落水之狗,肅清作亂大夏的叛軍亂民,直至將寇首竇占奎逼退至甘陝境內,如那喪家之犬遠遁至深山老林再不敢出。神策軍此役斬敵無數,更俘獲亂軍數千軍馬……實乃威武無敵底定亂局的蓋世強軍!
令京城百姓更為興奮的是已有消息自朝堂傳出,在嚴國公的力薦之下,神策軍全軍將直入京畿,在京郊向聖上舉行盛大的獻俘儀式。
以彰顯聖上明德。
以彪炳強軍功勳。
以重振朝野綱紀。
以威震大夏天下。
京郊獻俘!這是景帝登基的鹹平年間前所未有的盛事。
京中百姓群情激奮,便有遺老為萬民請命上奏朝廷,既然是逆天大罪,便要見血,便要這上千蕩寇人頭落地,便要將為首之徒千刀淩遲,京中軍民生啖其肉以償心中快意……
隨即就有翰林院的學士們奏稟景帝,更有前文淵閣大學士呂方彙同京畿舉人上百名公車上書朝廷,皆言稱聖上以仁德治天下,當以寬宏教化四方,是以俘獲的叛軍亂民不能妄殺。賊首應按大夏刑律於以治罪,其餘隨眾乃是被竇占奎之流蒙蔽心智理當當眾釋放。大夏天子受命於天,兼愛天下萬民,以德報怨之大仁義,當為萬世之楷模,如此賢君聖主當為後世所傳頌,雲雲。
隻為這獻俘一事,朝野上下往來爭議,議論紛紛……
似乎所有人都忘了,真正的寇首竇占奎逍遙遊蕩於甘陝的密林間,其麾下不知還有多少兵馬,正虎視眈眈的窺視著大夏中原之地。
……
嚴守臣沒有忘。
“竇占奎必須死。”張鬆毫不遲疑的便下了結論,“嚴公,此人既然兵敗,已然無用,斷留不得。否則日後必為大患。”
嚴守臣放下手中的瓜瓣,拿起帕巾擦拭嘴角,向張鬆抬手示意道,“這瓜算是不錯,雖未熟透,味道尚可。”
張鬆搖頭輕歎,“嚴公……”
“景文,事要做,瓜也是要吃的。聖上隆恩不敢輕忘……這半年下來,如今一日不食,倒頗為不適。”望一眼張鬆,嚴守臣親手捧起一牙瓜,言語間卻流露出罕見的感慨之意,“知道景文素來愛那杯中之物,品茗飲酒皆需上品。你我相識愈十載,這茅舍寡淡,從不置酒水,確是苦了景文……請,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