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過了冬天,新一年的到來才真正代表了彼薪的時代到來。根據祖訓,先皇死去的那年,新帝登基必須繼續使用先皇的年號,等第二年才能使用新年號,以示不同。
彼薪傳了流複到乾清宮批折子,特地在乾清宮的書桌邊上又加了一張新桌子,專門是給流複用的。
彼薪對流複道:“外頭給你修的王府快要竣工了,再過些日子,你也可以去看看了。”
流複手中筆不停歇,隻笑道:“哥哥是趕我出宮嗎?”
彼薪也笑著蘸了蘸墨,道:“你想住哪都行,朕可沒說過趕你。”流複道:“外頭府裏除了奴才還是奴才,有什麼趣兒?再者,我每日還想多睡兩刻鍾,還是宮裏好些。”說著流複又抬頭,笑道:“不過往後倒是方便出宮,你可別羨慕我啊!”
彼薪笑道:“羨慕你去胡鬧嗎?那是沒有的。”
彼薪取了封折子遞給流複讓他瞧,流複翻看幾眼,輕嗤一聲道:“他們倒還惦記著這個心思。”
原來彼薪有意改革加大科舉規模,年前就準備著今年大開恩科的事。彼薪將從前世家推舉入官的製度收緊,每年必須從太學中考核上報名單,再由皇帝親自批示才可入仕,就是把選官之權收到自己手中,隻挑親信任免。世家子弟若再想入仕隻得靠科舉。
為拓寬科舉之路,特放寬賤籍中人參與。商人等非奴賤籍與民同,童生試合格入學者可一家脫賤籍。剩下奴籍可在地方衙門登記主家名目後,在為吏,參軍,科舉等與民同,中第者必須以主家名目入仕然後脫去賤籍,為的就是鼓勵大戶人家培養人才。
而那些世家怎麼坐得住?雖說勢力被削掉不少,但還指望著在科舉的時候皇帝能看在世家傳統上,把平民和世家子弟區別對待,也就是能讓這些人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後門。科舉向來三年一屆,所謂恩科就是皇帝在不是科舉的時候開恩多加的一次科舉,用來多選拔人才。
流複問道:“你怎麼個打算?”
彼薪看著流複道:“那你有什麼想法?”
流複凝眉想了想,道:“既然改了舊製,自然要講究一個公平,所以我瞧著應該一視同仁。”
彼薪聽罷,冷笑著敗了擺手道:“世家子弟從小衣食無虞,熟讀四書五經,而百姓們有些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說讀書了,就是識字都難。這些人如果一起考,你認為結果如何?”
“確實不大公允,到時候考中的還是那些世家子弟,看來還要細思。”流複道。
彼薪點頭道:“不錯。科舉雖說公平,但實則還有許多不公的地方。且說當年國家為求棟梁救國,廢除南北榜,所有考生都是一個標準,中舉多為南方人,而北方人難以入舉,導致北方多處罷考,人心思動。”說著又道:“當時為了救國也就罷了,如今還是要恢複南北榜,分開錄取才能平衡各方。”說完又冷冷一笑道:“世家既然要求區別對待,那朕就給他們這個特權。凡當朝官員之子參加科舉,通通加以區別,嚴加一等!”
南北榜就是按地域劃分錄取標準,如此一來,雖說官員質量可能沒有統一考的好,但大大緩解了地域矛盾和發展不平衡。
彼薪流複公事處理的差不多,剩下的交給底下的人去處理,眼瞧著快到晚膳的時候了。李和進來回稟道:“今兒純妃娘娘入宮,太後請皇上到慈寧宮用膳。”
原來皇帝封了鄭氏為純妃,賜居長春宮,今日入宮,現在正在太後那說話。彼薪抬眼去瞧流複,流複倒沒上心,在看別處。彼薪問:“還有什麼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