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釣鱉(1 / 2)

晚上王叔(王小二爸爸)請了周建一家子過去吃老鱉,周爸周媽才知道中午小二這孩子被鱉咬的事。老鱉可不便宜啊,這都是野生的。98年還沒有冰箱,鱉被砍了頭放一晚就壞了,不然可還吃不到呢。

可能有的人奇怪,明明是周建家的池塘裏的老鱉,怎麼成小二家的了?其實在農村,除非是放養的,否則水塘都是隨便釣魚.釣鱉的,誰逮到算誰的,但是不允許下網。周建家村裏家家都有池塘,但是沒人往裏麵放養魚苗,因為屋前就是大河,每到發水的季節或者缺水的季節都會開大閘往圩裏放水,每個水塘都有孔洞連著的,魚是個個水塘竄的。

說到這兒,可能又有人奇怪了。周建他們村如果從天上看,就像是半邊碗,河水沿著碗邊流走。房子蓋在碗沿上麵,碗底就是農田了。當然這隻是比喻,實際上,田地到房屋的地麵差不多有三四米高度,家家戶戶屋後都用大石塊鋪了一條梯狀的小路。

第二天早上六點起來就和周爸一起下地裏割稻去了,現在正是八月左右,正忙得時候。無圩這一塊第一次有收割機過來,價格一畝地50元。98年的時候種田還得交稅,不像以後還有農業補貼,那年頭種上個10畝地,到年尾除掉農藥化肥和糧稅隻能賺個五六千元錢,家家戶戶還累得要死。

所以,收割機今年第一次過來,隻有很少幾乎選擇請他們收割。很多人家都和周建家裏一樣自己動手。周建家裏就三口人,爺爺奶奶今年和小叔住,今年就得幫小叔家裏幹活。在農村,60歲還正是壯勞力呢,不像城市裏,60歲就退休享福了。

周媽媽早上收拾完家裏也下田割稻了,十一點不到就回去做飯。周建和爸爸忙到十二點,終於割完了一塊地。下午就得把稻子用板車拉倒場基上去給脫粒了,否則在田裏,一場雨下來,稻子就要發芽了。夏天多暴雨,說下就下。

中午周媽媽煮了一鍋豬肝湯,一份西紅柿炒雞蛋,一份豇豆炒辣椒,分量都足得很。做農活的人累得很,吃起來也多,少了不行。周建發現廚房裏還有一小塊豬肝,應該是周媽媽忘了。因為那是沒有冰箱,不會把肉類在大夏天的留著第二天吃。吃完飯,周建對周媽說,“媽,那還有一小塊豬肝,留著晚上我去釣鱉啊。”那時農村裏的小孩釣魚捉蝦一般都會點,現在也不行了。家家戶戶就一個獨生子女,現在也不會這些了。下午,一家人下地去拉稻子。拉了一半到了場基上,周爸和周媽就在場基上給稻子脫粒,剩下的半塊田就交給周建慢慢拉了。先把田裏的稻子一推堆擺好,然後用稻草編的草繩捆好,最後搬到板車上麵碼好了拉倒場基就行,而且活也不重。

說起來簡單,其實幹起來,也很累人的。你就是在樹蔭下來回走上半個小時人也累得慌,別說大太陽底下,來回忙活了。一天下來也是腰酸背疼的,不過晚上沾**就睡,不像城裏人夜貓子,晚上還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