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龍蝦(1 / 2)

周建回到家已經10點了,周媽媽剛好從地裏回來,看到周建拎著不少東西,就問。“兒子,你買的一大堆是什麼東西?”

周建看到媽媽扛著一把鐵鍬進門,趕緊給媽媽拿碗倒了一杯涼白開。“媽,這不是今天早上賣鱉得了600多麼。我買了10個蝦籠,準備晚上看看能不能裝點蝦賣賣。”

周媽媽無奈的搖搖頭,“你呀太不把錢當回事了。你以為錢來的那麼容易啊。你那是運氣好,鱉真那麼好釣,不都去釣鱉了。現在蝦也不像以前那麼多了。這蝦籠怕是挺貴的吧?”

周建知道媽媽半輩子都在田裏幹活,精打細算慣了,知道她舍不得錢,趕忙說道:“媽,我就試試看。這不,一個15元,10個花了150。還稱了兩斤肉11元。還剩下450您收著吧。”說著便掏出剩下的450元交給媽媽保管。

“行,我給你收起來了,省得你又大手大腳亂花了。”媽媽接過錢便進房放到箱子裏鎖起來了。

“媽,家裏有小麥麵沒啊?”周建想起下午下籠子要準備蝦食,便問媽媽。農村裝蝦子的蝦食都是用麵粉和稻糠拌在一起澆上水煮熟了,一般還得加上酒調味。熟了之後捏成一團湯圓大小的用紗布包起來,放到蝦籠裏麵就行。一般一隻蝦籠放到四五隻,隔一節放一個就行。

“有的,就在櫃台下麵。你下午自己整吧,不讓你試下你不死心。”周媽媽說完便端起水一口氣喝完了,又說道,“兒子。今天不怎麼忙,你爸一會就要上來。你去菜園摘點豇豆和小蔬菜上來吧,我回來忘記了。”

周建應了一聲拎著個菜籃子就去菜園了。周建家的菜園就在場基不遠,半畝地大小,分成七八塊,大小不一。上麵種滿了蔬菜,有玉米,辣椒,西紅柿,豇豆,小白菜還有黃豆等等種滿了。周建先去摘了斤把豇豆,又去摘了兩把小蔬菜。這時候的小白菜水嫩水嫩的,打湯最好吃。

摘菜的時候,周建發現菜地裏有不少薺菜,東一顆西一顆的長了不少。薺菜在大城市裏人們很喜歡吃,但在農村就是無人問津的野菜,沒人種這東西。都是野生的,所以幾乎滿菜園都有,稀稀拉拉的。有著後世十幾年記憶的周建知道自己在外麵晃蕩的那些年,最喜歡吃的就是薺菜和小白菜了,外麵賣的都死貴的。薺菜嫩時用它同豬肉或雞蛋一起包餃子,其味道鮮美無比,簡單的做成一道蛋花薺菜湯,即美味清淡,又爽口養胃。薺菜既是一種美味野菜,又具有較高的醫用價值。全草入藥,有利尿、解熱、止血作用,能治療多種疾病,可謂全身是寶。

周建揀大的摘了半斤左右,回去做蛋花薺菜湯最好了。回到家周媽媽已經淘好米準備煮飯了,看到周建回來,指揮周建去燒鍋。幾分鍾後,周媽媽洗好菜回來,指著薺菜問道:“兒子,采這些野菜幹嘛?現在可不像我們那小時候,野菜都是寶,都吃怕了,現在可沒人吃這個。”

可不是,周媽媽1960年出生,小的時候正是罪過最黑暗的十年,那時候野菜都被人挖光了。到現在,農村反而沒人吃野菜了。

“媽,這是薺菜。我在書上看到城裏人就喜歡這東西呢,而且營養豐富。中午就用它做蛋花湯吧,清淡下飯。”周建邊給灶裏加一把草,邊說道。農村夏天燒鍋最難聞人了,天氣本來就熱,再在灶邊烤,做一次飯能出半斤汗。

午飯的時候,一大瓷盆蛋花薺菜湯幾乎被周建一個人包圓了。周爸周媽都沒怎麼動薺菜,果然就像周媽說的,對野菜有陰影了。吃過飯一家人都要午睡一會。不睡午覺,一下午幹活都沒勁。

周建醒過來的時候,爸媽已經下地幹活去了。周建起來邊準備做蝦食了,用米升舀了半升的麵粉,一升的稻糠加水煮。熟了之後在倒進去2兩白酒,把它拌開了就好了。因為家裏沒有紗布,周建找出小時候不要的舊衣服剪成六七厘米長寬的小布片。把蝦食搓成圓的,用布包起來係上繩子就行,每個蝦籠放了四個。結果做好的蝦食還剩下一大半,周建用一個舊臉盆裝起來下次再用。

晚飯吃過之後,看天黑了,周建用籮筐挑了去下蝦籠。別看隻有十來個,買回來的時候是壓得扁扁的,好拿。現在不行,放好蝦食不能壓得太緊,一個人太不好拿,隻好用籮筐挑了,一邊四五個,輕飄飄的。在農村,下蝦籠或者黃鱔籠子得晚上去,那時候沒人。倒不是哪家大人不讓裝,怕的是小孩調皮。被小孩看到了,乘你走了,把蝦籠收起來就麻煩了。不過小孩一般收起來還會放下去就是影響裝蝦子,很少有偷走的。注意是少不是沒有。(海盜小時候就遇到過這種事。那時候海盜裝蝦子純粹是好玩,又一次下了六隻籠子隻找到4隻,被偷了兩隻。)

下籠子也有講究的,水深最好在半米到一米左右,太淺了蝦子太少,深了也一樣。周建在蘆葦塘下了兩隻,其餘八隻全下在水草附近。水草和蘆葦附近魚蝦比較多,但大的魚反而比較少。下好了籠子周建便回去看電視了。電視在周爸的屋裏,HS牌黑白電視機,有八九年了。聽周爸周媽說,電視剛買回來的時候,天天晚上二三十人來看電視。沒辦法之下隻好將電視搬到堂屋飯桌上放。現在落伍了,一般人家都換上彩色電視了。周建前十年念書花了不少錢,那時候農村上學不但有學雜費,書本費還有學費和補課費。不像現在真正做到九年義務教育,隻收課本費。家裏條件一直比較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