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應國公
人力資源一直都和生產發展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任何的發展都離不開人力的規劃,村子的發展也同樣,張陽來到河邊把魚鉤放下懊惱地拍死眼前一隻蚊子。
怎麼都避不開自己的最討厭的一個專業,心中萬般無奈和苦澀。
關中最大的人力資源就在長安城,而讀書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弘文館。
李世民手握著這麼龐大的資源不好好利用實在是可惜了。
今年的夏收比往年都要晚,在別的地方糧食還沒豐收的時候,八月的最後幾天,驪山村先收糧了。
盡管天氣依舊很炎熱,李世民還是願意走出驪山行宮,走到村子裏來看著這裏的村民收割糧食,這是整個村子的大事,全村男女老少都在田地裏忙活。
就連工坊都停止建設了。
李承乾陪著李世民走在田埂上,眼下村子裏空蕩蕩的,所有人都去地裏忙活了,沒有人注意到這個皇帝。
李世民也瞧見了李淵也在田地裏收割麥子,和一群村民有說有笑的。
“此地有古怪。”李世民皺眉地低聲講著。
李承乾解釋道:“這是上官儀和村民定下來,說是村子裏田畝本就不多,加上麥子的價格比黍米和糜子都要高,在所有的田地裏都種上了麥子,他們也更喜歡吃麥子。”
田地連綿可以一眼看到田地的盡頭一直到了渭水河,四周還有其他的作物,甚至還有豆子種著。
“麥子比其他糧食熟得更快嗎?”
聽到自己父皇的問題,李承乾連忙拿出一卷書看著,這上麵記錄的都是這一個月在村子觀察的筆記。
李世民見了一手奪過李承乾手中的書卷,“二月開始燒地,三月開始耕種,蔬菜地放有雞蛋草木灰,待八月豐收,九月挑出幾畝地再種稻米。”
李承乾躬身,“父皇,當初兒臣也問了治理之法,他隻讓兒臣自己觀察。”
李世民聞言點頭,“以後有不懂之事多問張陽,此子看似浮躁又無規矩,實則藏有本領。”
“兒臣愚鈍,必定多向張陽討教。”
李世民隻是多看了幾眼,便走回驪山,“早一個月便開始收割麥子,他是想要在深秋之前再收稻米,過了夏收賦稅之後,稻米就是他們全村所得,避開了夏收的賦稅,他還可以多收一次糧食,用麥子肥地是為了秋季的收獲。”
李承乾狐疑道:“兒臣以為就算是在這個月種下了稻米,秋季寒冷一來稻米的收成也不會太好。”
李世民走在回行宮的山路上,再回頭看向山下的整個村子,目光又落在遠處幾個巨大的庫房中,那幾個庫房樣式古怪,看著不像是用來放糧食的,誰家糧倉上會建設這麼一個煙囪。
“到了九月便回長安城。”
留下這句話,李世民便不再搭理李承乾。
張陽看著上官儀遞來的名冊,眼前還坐著李泰,三人正在為村子裏的建設做安排。
牛闖急匆匆來報,“又來了六個吐蕃探子。”
李泰問道:“抓了嗎?
“已經抓了。”
“抓了這麼多吐蕃探子,像是蚊子一樣怎麼都抓不完。”李泰拍死一隻叮在手背的蚊子,“這些官府就隻會收人,不知道幫著解決這件事。”
張陽看著弘文館名冊低聲道:“魏王殿下可以把這些吐蕃探子就地掛在旗杆上吊死他們,以此來告誡吐蕃人,再有探子就是這等下場。”
大熱天的李泰不禁打了一個冷戰,“我一個小孩子,怎麼能做這麼殘忍的事情。”
見張陽還看著這份名冊一籌莫展,上官儀拱手道:“其實在下可以向張侍郎引薦一個人,此人名叫武士彠。”
聽聞這個名字,張陽又不解道:“此人不是在荊州一帶嗎?”
“不瞞張侍郎,武士彠與在下認識已有些年月,此前從揚州到弘文館便是他所引薦,那是作為朝集使來向陛下回稟各地情況,還來看望過在下。”
李泰雙目無神的看著遠處的田地。
張陽疑惑道:“此人是當初跟隨太上皇的人吧,我記得他在荊州一帶平滅各地豪強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