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水經注是後漢時期的著作,當看過了司馬遷的《河渠書》之後,才覺得《水經注》的記述上有很多借鑒了河渠書的地方。
晚年大器晚成的司馬遷當之無愧,驚才絕豔。
張大安又拿著幾卷書從崇文館走出,“張侍郎在,這裏有吳越和嶺南相關的地誌,不少有提及南詔一帶。”
將眼前十數卷書用包裹包起來,張陽將其扛在肩上,“你平時多看著點太子,顏師古此人……”
張大安回話道:“保持距離,也要恪守自己的底線,萬不可無辜遷怒他老人家,若有不對之處,在下還是會提醒太子。”
“聰明多了,你現在都會搶答了。”
“我有空和徐長吏常談話,也能有所收獲。”
聽到是徐長吏,張陽左看右看,他人呢?
張大安講道:“說是要在東宮小憩,這個時辰也該醒了。”
有過前一次的事情,受不過這個說話又碎又密的長吏。
提著包裹張陽一邊走一邊說道:“不用和徐長吏說我來過,也告知太子,那份課外讀書驪山還會加緊印刷,保證讓此書傳遍各個州郡。”
“兄長慢走。”
一直快步走出東宮,這才鬆了一口氣。
從皇城一路走過,路上來來往往的隻有一個個腳步匆匆的官吏。
再看一眼自己的禮部,就隻有李百藥坐在其內,正打著瞌睡。
並不想把自己的手下束縛得太緊,如果所有人都隻聽一個人辦事,難免會在不少地方有所掣肘。
讓張大象,許敬宗,張大素三人各自帶著一個團隊辦事。
想想現在這個時候他們應該還在與各國的使者正在談話,又或者是和長安城的一些西域人正在打聽消息。
讓他們帶著團隊辦事,每個團隊都有各自的方向,西域,南詔,遼東三個方向都可以同步進行。
不僅僅是效率,團隊和團隊之間也能相互配合,更可以相互競爭。
個人能力在團隊中也能有所放大,也能對個人起到影響和學習的作用。
許敬宗本就是一個做事很有自己風格的家夥,尤其善於交朋友,這種人給他太多的束縛反而適得其反。
李世民正看著後宮的一片空地,聽著閻立本對太液池的規劃,將這個六百畝地改成一個太液池。
聽閻立本說完一番話,李世民低聲道:“這件事再延一延吧。”
閻立本又道:“陛下,雨季已經過去,錯過了這個時節隻能再等明年了。”
李世民點頭,“朕明白。”
閻立本躬身道:“臣就先把輿圖給收起來了。”
看李君羨來了,李世民低語道,“你先退下吧。”
回頭看了眼一路小跑而來的李君羨,閻立本隻好告退。
依舊看著眼前的風景,這一片荒涼的地方李世民越看越不喜歡,更不喜歡如今的太極殿,想要再修一座宮殿,可如此一來要耗費多少的財帛與人力。
知道張陽打算大造驪山,李世民心裏很是羨慕,驪山可以改建,可是朕不能隨意興建宮殿,就連有這個想法都會被勸諫。
讓閻立本規劃太液池的事情,也隻好暫時擱置。
李君羨遞上一份奏章,“陛下,這是近日張陽的舉動都記錄在案,他們從倭國運了一些銀礦來,此刻送入長安城一個作坊。”
“銀礦?倭國有銀礦?”
李君羨開口道:“末將會繼續查。”
正是四月天,這兩天程處默感覺渾身不舒服,正講述著最近發生的事情。
程咬金也是聽得一臉糾結。
“孩兒本不想動這些銀礦,可無奈張陽一直糾纏,隻是拿了其中一小塊。”說著話程處默就拿出一塊銀礦,放在桌案上。
“就這麼一小塊?”
“孩兒不敢多拿。”
見程咬金的老臉逐漸黑了下來,程處默連忙又道:“孩兒知道茲事體大,自然不敢多拿。”
“老夫知道了,你是怕朝中的人知道這些銀礦的來源便會追查?”
“孩兒有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