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戰事起,為了豐裕糧倉、節省糧食,民間必定要行禁酒令。
楊明這攤生意就徹底做不下去了。
他似乎有些明白,為什麼皇帝遲遲不肯給他發釀酒販酒許可證了。
楊明皺著眉頭,盤算了起來。
現在他名下有三門生意。
最大的是酒坊。
第五間酒坊日前剛剛建好,負責釀果酒。
目前酒坊員工有三百八十人,整個張家村都沒有閑人了,他也不打算繼續擴大規模了。
因為果酒和米酒的利潤沒有白酒高,總共算起來,酒坊每個月淨收入在二十五萬兩上下。
每隔兩個月,他還會運二十萬斤酒去白國售賣,一年總收入四百二十萬兩左右。
其次是燒窯廠。
燒窯廠也擴建了,現在有七個窯口。
六個負責燒製裝酒的瓷瓶和酒壇子,因為不涉及保密,人手都是就近從橋頭村招的,不賺錢,隻是降低了酒坊的包裝成本。
隻有一個窯口由孫火一家負責燒製琉璃器皿。
因為通透度不夠,每個月也隻能掙個萬八千兩,比起酒坊的收入,差了一大截。
最後,就是他正月剛折騰出來的書房了。
他改進了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效率有大幅度提升。
不過楊明本來隻是為了發行自己的著作,規模弄得不大,滿打滿算每個月也就掙個一兩千。
倒是他抄的那本書聽說賣得不錯,第一卷前後印了五六千本,給他帶來了三千兩的額外收入。
這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刷聲望的書抄好了,張三卻要他去當官。
本來以為酒坊起碼能支撐兩年,到時透明玻璃一搞出來,就不用眼巴巴盼著釀酒賺錢了。
現在倒好,萬一皇帝鐵了心要跟白國打仗。
那就什麼生意都做不了了。
他現在手頭上一共就六十萬兩,要造船跑路,根本不夠!
楊明思來想去,為今之計,隻有盡快把龍皇寶藏找出來了!
龍皇寶藏是龍皇駕崩後,大炎那些忠臣特意留下,以備他日東山再起的資本。
船上一定有很多金銀財寶。
隻要能找出龍皇寶藏,困擾他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宋均,你知不知道大炎的樓船有多大?”
“據古籍記載,大炎樓船寬四丈,長十三丈有餘,承重六千料。”
四十多米,載重三百六十噸,比大興國最大的遠洋商船還要大一號。
這麼大艘船,能藏到哪裏去?
一千多年都沒有被人發現,必定不是在明麵上。
破釜沉舟……
水底!
楊明靈光一閃,急忙問道:“越王舉家投湖自盡,指的哪座湖?”
“越王湖啊。”
宋均納悶地看著他,這是越地流傳千年的傳說,連稚子都知道。
這就巧了!
楊明父母的墳墓,就在越王湖畔。
明天就是清明節,楊明正打算去掃墓。
不如趁這個機會去越王湖探探深淺。
翌日一大清早,他就帶上家眷,到了越王湖。
青綠色的湖水,一眼看不見邊際。
霧雨蒙蒙間,楊明看見了一座矗立在湖中央的小島。
“那是什麼地方?”
“少主,那是秦相老宅。”
楊來福唯恐楊明對秦相府邸產生興趣,小心囑咐道:“聽說秦相派了私兵駐守,少主切莫衝撞,免得惹來殺身之禍。”
秦舒雅絕美的側顏在楊明心裏一閃而過。
不過他現在滿腦子惦記著龍皇寶藏,沒空去想什麼權相貴女。
楊明問道:“福伯以前曾在這裏住過?可知這越王湖有多大,多深?”
“越王湖長寬相仿,約一千二百丈,至於水有多深,老奴倒不大清楚,隻是聽說湖邊尚淺,常有鄉人下水采蓮、捕魚。”
“但湖中央深不可測,最擅水的鄉人都碰不到底。潛了十幾息,就隻能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