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郎若是有意,不妨去看看再說。”
石慧娘看出楊明有些顧忌,神秘一笑道:“島上還有些東西,定會讓明郎大吃一驚。”
楊明確實有些不好意思。
既然是石家先人留作後路的小島,條件一定極其優越。
但石慧娘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他也不免被勾起了好奇心。
五月十二這日清晨,楊明便帶著楊重,隨石家的商船出發了。
石家的商船是大興典型的五千料大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刀,可以破浪而行。
但與一般商船不同的是,石家的商船往往會配備兩艘多槳船,作為護衛。
多槳船原是大興水軍發明的戰艦,湖船底、戰船蓋、海船頭尾,長大約二十四米,闊六米有餘,船體顯得十分細長。
船上用槳四十二支,可載護衛二百人,往來極輕便。
石家的海上商隊,一共有一千多名護衛,武備齊全,個個都是久經曆練的好手。
在火器尚未出現的時代,已然算是一股非常強大的海上力量了。
路上,石家的護衛們爭先恐後地向楊重示好,瓜果蜜餞不要錢似的送上來,甚至還送來了兩壇子杜康酒。
杜康酒還沒有賣到明州來,多是托人從平江府捎過來的,一壇杜康酒到了明州,起碼要五六兩銀子。
這些護院這麼有錢?
楊明一臉納悶。
石慧娘笑著解釋道:“明郎有所不知,多年前,楊教頭曾隨石家的商船出過海,那一次不巧遇上了海盜,幸虧楊教頭出手相助,商隊才毫發無損。”
“楊教頭對他們有救命之恩,又怎能不表示心意?”
楊重頷首道:“老夫在大興久尋後人無果,便想著會不會是到海外避難去了,所以才搭了石家的商船,去海外尋了一陣。也是舉手之勞罷了。”
這爺爺也是真不容易。
為了找楊家將的後人,都找到外國去了。
楊明好奇道:“爺爺,我爹在平江府那麼出名,您怎麼沒有上門來問問呢?
楊重一言難盡道:“你爹身長隻有五尺,老夫,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到啊。”
他們楊家人天賦異稟,曆代子孫都是人高馬大的身材。
他是聽過楊山的名號,可他怎麼想也想不到,自家竟然會出這麼個怪胎。
要不是來福唱的戰歌,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還真想不到這份上。
不過,又是並州人,又是雙生子、七星兒,還有六位胞兄。
楊山是他的親侄子這一點,毋庸置疑。
石慧娘看著楊重若有所思。
楊明跟她說過,楊重是他爺爺的結拜兄弟。
可看楊重對楊明的信賴,卻不像隻是對幹孫子這麼簡單。
若然楊重的身份真像她爹猜的那樣,她的好明郎當真是撿到寶貝了。
話說著,船隊逐漸偏離了航線,海上的商船越來越少,就連島嶼也幾乎看不見了。
又開了一個多時辰,才算到達了目的地石林島。
楊明和楊重打量著四周,頻頻點頭。
此地不僅遠離航線,更難得的是,這一路走來,幾乎都沒看見什麼小島,人煙罕至,位置十分隱蔽。
船隻還未停穩,石慧娘便指著小島道:“楊教頭、明郎請看那邊,那便是島上最出奇的景觀石林。”
楊明循聲望去,沿著海岸線,豎起了一溜岩石柱,懸壁陡峭,怪奇險峻。
他不通兵法,但楊重卻一眼看出了這裏的戰略價值。
這片石林,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不僅可以防海嘯,防颶風,更可以抗擊海盜,對他這種兵家來說,是夢寐以求的風水寶地。
“船塢和房子都修在石林後了,還需換馬前行。”
觀望了一會石林,下人牽來幾匹馬,石慧娘示意他們上馬前行,她跟楊明同騎。
島上的風貌保存得非常完整,除了沙灘便是茂密的叢林,林間開拓出了一條可供縱馬前行的道路。
順著叢林,繞過峭壁,又走了小半個時辰,眼前才豁然開朗。